玩酷网

1986年,钱学森在中国航天创业30周年之际,特意到玉泉山疗养地看望聂荣臻帅,已

1986年,钱学森在中国航天创业30周年之际,特意到玉泉山疗养地看望聂荣臻帅,已经87岁的聂帅,依然神采奕奕。 您可能纳闷,钱学森咋穿军装去的?其实这事儿得从30年前说起——1956年10月8号,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空军医院食堂成立了,那屋子简陋得很,连像样的桌子都不多,可钱学森往那儿一站,就成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定盘星”。为啥他穿军装?那会儿刚建国,百废待兴,搞导弹原子弹可不是穿西装打领带的事儿,军装代表着责任,也藏着股子“豁出去”的劲儿。 聂帅和钱学森的关系,用现在话说就是“最佳拍档”。那会儿国外技术封锁得严,苏联专家说撤就撤,国内连造火箭的材料都缺得可怜。聂帅急啊,可他没瞎指挥,把技术上的事儿全交给了钱学森——“老钱说能行,咱就干!”钱学森呢?把自己在美国学的本事全掏出来了,带着一群毛头小伙儿从画图纸开始,没日没夜地琢磨。 就说1960年看火箭发动机热试车那回,下着大雨,俩老头儿裹着雨衣就去了。试车的时候,发动机“轰”地一声冒火,聂帅站在边上直搓手,钱学森盯着仪表盘,手心里全是汗。结果成功了!聂帅拍着大腿笑,钱学森揉了揉发红的眼睛——这哪是试车,是中国航天在泥里打了个滚儿,硬是站起来了。 1966年“两弹结合”试验更玄乎,聂帅亲自坐镇,钱学森守在发射场。那时候大家都捏着汗,万一出岔子,后果不堪设想。可聂帅说了:“老钱盯着呢,错不了!”钱学森呢?从头天晚上就没合眼,把每个零件都检查了三遍。试验那天,导弹拖着尾焰飞上天,聂帅攥着望远镜的手直抖,钱学森望着天空,轻声说了一句:“值了。” 您再看1986年那俩老头儿见面,聂帅87岁了,钱学森也65了,可聊起1956年10月8号,眼睛里还闪着光。为啥?因为那天是中国航天“从无到有”的起点,是俩老头儿用信任和拼劲儿给国家攒的底气。那会儿穷啊,没电脑用算盘,没空调吹蒲扇,可就靠这股子“死磕”的劲儿,咱们有了导弹,有了原子弹,后来才有卫星上天,飞船登月。 现在咱们的航天事业多牛啊,嫦娥探月、天问火星、空间站转得欢。可您知道吗?这一切的开头,是俩老头儿在破食堂里拍板,在泥地里打滚儿,在质疑声里硬扛。聂帅信得过钱学森,钱学森对得起这份信;聂帅给条件,钱学森拼本事——这哪是合作,是俩中国人把“国家”俩字儿刻进了骨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