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间,汴梁城(今开封)元宵节刚过没几天,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懒散里。突然,“轰隆!!!”一声巨响,地动山摇!不是打雷,声音来自城北军器监火药库的方向。夜空瞬间被染成吓人的橘红色,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碎木头、破砖烂瓦像下雨一样噼里啪啦往下掉,全城人都吓傻了。 军器监的小官张世安,正睡得迷迷糊糊,直接被震得从床上滚下来。他连滚带爬跑到院子里,一看方向,魂儿都飞了——是火药库炸了!那里面装着的,可是大宋用来对付西夏、辽国的秘密武器:黑火药!配方是国家最高机密,比命还重要。张世安入职时就发过毒誓,谁泄露谁掉脑袋。平时库房重兵把守,连只苍蝇都难飞进去。 为啥会炸?就怪元宵节皇帝高兴,下令要用最新配制的火药做最盛大的烟花表演“药发傀儡”,给全城百姓开开眼。军器监忙得脚不沾地,上司拍着张世安肩膀,醉醺醺地说:“老弟,这次烟火放好了,升官发财少不了!”张世安看着堆成小山一样的火药桶,心里直打鼓:这玩意儿威力太大,可别出岔子啊!但他看着上司红光满面的脸,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 爆炸现场一片狼藉,焦糊味刺鼻。张世安在废墟里扒拉,心凉了半截。突然,他脚下一滑,踩到半张烧焦的纸。捡起来一看,他手都抖了:纸上清清楚楚写着“硫磺六两,焰硝……”!这正是那要命的火药配方的一部分!张世安眼前一黑,配方泄露了,这可比炸掉十个库房还可怕! 与此同时,城西一个做爆竹的小作坊门口,老板孙老头也在水沟边捡到一张湿乎乎的纸片。他眯着眼一看——“木炭二两半”……再仔细瞅瞅前后内容,老头儿心脏狂跳!他做了一辈子爆竹,这比例,这材料……错不了!是军器监炸飞出来的火药秘方!他赶紧把纸片揣进怀里,像捡了金元宝,回头冲徒弟吼:“快关门!今天歇业!”声音都激动得变了调。 朝廷炸锅了!皇帝气得跳脚,立刻下令严查。军器监从上到下,管事的、看门的、干活的,一个不落全被抓进大牢。严刑拷打,惨叫连连。张世安也被抓了,戴着沉重的枷锁蹲在黑牢里。他想起上司那张醉醺醺的脸,想起自己当时的担忧,悔得肠子都青了。更让他恐惧的是,那张写着配方的残页,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出了高墙。 就在汴梁城还在抓人、人心惶惶的时候,那张残缺但关键的配方,已经悄无声息地“上路”了。有人把它塞进商队的药材包里,有人把它缝进赶路和尚的破包袱里,甚至有人把它卷成小卷绑在信鸽腿上……这些“信使”只有一个方向:北方。 才过了几个月,坏消息就从西北边境传回来了:西夏人打仗,动静不一样了!他们扔出来的东西,爆炸声又响又沉,火光冲天,威力大得吓人!宋军以前靠着坚固的堡垒还能抵挡,现在这些堡垒在西夏人的新武器面前,就跟纸糊的一样,一炸就塌!老兵们一听那爆炸声,闻着那硝烟味,心里就发毛——这味儿,太熟悉了!这不就是我们大宋火药的动静吗? 张世安因为官小,查来查去没证据,侥幸被放了出来。走出阴森的大牢,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他失魂落魄地走到街角,看见一个小孩正蹲在地上玩。小孩手里拿着根点着的小木棍,正笑嘻嘻地去点一个粗制滥造的竹筒屁股上的引线。那竹筒里塞满了黑乎乎的药粉,正是街头小贩在卖的新鲜玩意儿,叫“霹雳子”。小孩拍手叫着:“响!快响!” 张世安像被雷劈了一样,钉在原地。他太熟悉那引线燃烧的“嗤嗤”声了,太熟悉那空气中弥漫的硫磺和硝石的味道了!这曾经被严格封锁、视为国之重器的火药配方,如今竟然成了汴梁城里小孩子手里的玩具! 一阵冷风刮过,吹起地上的几张破纸。其中一张打着旋儿,正好飘到张世安脚边。他下意识地低头一看——纸上那模糊的字迹,分明写着“硫磺六两”! 他抬起头,望着北方灰蒙蒙的天空。冷风卷着那些纸片,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张世安知道,秘密一旦泄露,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大宋最锋利的宝剑,如今,已经握在了敌人的手里。而这一切的源头,竟是一场本该带来欢乐的元宵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