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在讲小米汽车是大号泡泡玛特,全靠营销推动消费者买单。
这话酸味儿很重,毕竟小米YU7这个3分钟200000台的成绩几乎把SUV的竞品全干趴了,品牌粉丝有怨言很正常,虽然不尊重但可以理解。
说到底,这句话的本质逻辑还是很荒谬的。虽然只是某些人逞一时口舌之快,但能看出来,市场大部分人似乎并没有摸清楚小米汽车为什么成功。
当代消费市场的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品的时候,更多的是在“占有意义”而非“占有物品”。因为当社会生产力大发展之后,类似产品越来越多,大众消费者稀缺性越来越小,由此萌生出来的差异性就落到了品牌文化建设,或者可以狭义地讲——情绪价值上。
而情绪价值的本质是时代精神的容器。这个版本我们强调什么?
反正不是五年前那一套了。
我们处于一个复杂的转型期,当代年轻人的叙事呈现出空洞化的倾向。而在这倾向之中,又满是身份焦虑、存在焦虑。
可以说大多数人身处的困境在于情绪的困境,毕竟物质生产不说极大丰富,但解决每个人作为每天摄取2000大卡就能存活下去的生物体的主线需求,还是足够了。
那情绪困境的解决方法是什么?是靠情绪价值吗?
其实不是,情绪困境的本质还是来源于复杂的现实世界,但这种复杂的困境不是谁能拍拍胸脯就能解决的。只不过,情绪价值是很好的一颗安抚个体困境的止痛药。
比如我每天不想上班,想到每个月累死累活赚那个扣完房租之后所剩无几的微薄工资就难受,但我看到点开锁屏后就能蹦蹦跳跳的AI萌宠还是能笑一笑的。比如我每天要被迫面对老登领导的说教,忍受他的指指点点,但刷视频的时候偶然刷到雷总那句“相信年轻人”“累的时候躺一躺不丢人”,我会好受一点。
再落回昨天晚上YU7发布会,雷总是怎么讲“YU7为谁而造”这个问题的?
“为那些双肩扛着责任、内心仍有远方的人,那些清晨送孩子上学、顺路也给自己买束花的妈妈,那些周末带着全家去露营、也在后备箱中为自己留一套钓具的爸爸,就是那些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中、内心仍有星辰大海的人。”
敢问谁的产品定义能这样直击人心?Anyone here?
在一大群开发布会的时候就差把“你们这群傻X怎么还不掏钱!”挂嘴上的职业高管之中,雷总这句话简直太难得了。
而那群老登企业甚至连装都不愿意装,纯纯是在和消费者玩SM游戏。
小米汽车的成功揭示了一个真相:当社会处于转型焦虑、身份认同模糊的语境中,情绪价值成为了个体寻找归属、表达自我、对抗虚无的载体。
然而,如果你把情绪价值简化为营销噱头而忽视产品本质,就会像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里表述的一样:“符号必将因空洞而崩塌”。
所以那些什么盲盒啊潮流IP啊,最后都差不多崩了。
那为什么小米汽车能从SU7一直坚挺到YU7?
因为人家不仅仅有情绪价值,或者说,人家的情绪价值是关联在自己超强的产品力上的。
SU7的情绪价值在哪里?
6:22.091的成绩,纽北总榜第三的宝冠,不断进步,挑战“传统”“权威”的Passion。
YU7的情绪价值在哪里?
它是驾驶者之车。它告诉你,买SUV也不用为了其他人而让步,你的乘坐体验、你的驾驶体验、你自己——很重要。
在这些情绪价值之下,在所有意义之下,是小米汽车行业领先的底盘调教、驾驶体验、性能结构、安全保证、技术实力在做支撑。
友商谁能做到?你们的纽北成绩在哪里?你们的耐力挑战在哪里?你们的硬件素质成绩在哪里?你们谁敢说自己的车能做到比SU7和YU7更快、更强、更安全、更扎实?
你们做不到。
你们一没有技术实力,二没有人文主义,不在乎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实用价值,也忽视甚至嘲讽消费者需要的情绪价值。
所以小米YU7能3分钟大定200000台,你们不行。
所以小米汽车能大获成功并且持续进步,你们不行。
你们又菜又不反思,最终只能被清理进历史的垃圾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