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媒体认栽,中国导弹让“台湾牌”彻底失效。法国媒体无奈承认:中国导弹令美军资产蒸发40亿,“台湾牌”玩不转了!此前还叫嚣“支持台湾”,转头就被现实打脸,法国“戴高乐”号航母面对中国高超音速导弹,根本不敢靠近。 2023年,法国《快报》一篇报道抛出了一个冰冷的数字:一旦美军介入台海,中国手中的1300枚中程常规弹道导弹,可能会让价值40亿美元的美军资产瞬间蒸发。 要算清这笔账,得先看看美军在亚太地区摆了多少家当。 一个航母战斗群,单是一艘福特级航母造价就高达130亿美元,配属的F-35C战机每架一亿美元,护航的伯克级驱逐舰每艘也要20亿,整个编队总价值轻松突破200亿。 而那40亿美元,具体指的是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那里部署着F-22隐身战斗机群。美国印太司令部作战部长自己在参议院听证会上也承认,这个基地的军事资产,早已被中国的导弹纳入了瞄准参数。 账本的另一面,则是中国的“杀手锏”。法国媒体提到的1300枚中程导弹并非空穴来风,连美国自己都承认,中国的陆基导弹库在全球堪称顶级。 比如东风-15,射程约600公里,据说只需30枚就能对距中国海岸仅800公里的嘉手纳基地进行饱和式打击,米级精度足以摧毁跑道、机库和指挥中心。 再进一步看,被称为“航母杀手”的东风-21D,射程超过1500公里,整个台湾海峡及周边都在其覆盖之下。而射程达4000公里的东风-26,更是将威慑范围延伸到了第二岛链的关岛基地。 但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是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上的突破。 东风-17这类导弹采用“乘波体”设计,末端速度可达12马赫,其飘忽不定的弹道,几乎超出了现有“宙斯盾”和“爱国者”等防空系统的拦截能力。 法国军事评论家坦言,当这种武器与北斗卫星系统结合,形成“侦-打一体”体系时,其作战效能远超外界想象。 面对这种局面,美军并非没有对策。他们尝试“分布式作战”,在2023年的美菲军演中,就把飞机分散部署到菲律宾北部的小机场。 可兰德公司2024年的报告指出,这种做法导致后勤保障成本激增220%。说白了,在中国导弹的打击半径里,又能跑到哪里去呢? 法国专家直言,美军即便全力驰援,抵达战区也至少需要四周,而解放军在72小时内就能完成区域拒止。 当面对8.6马赫的东风-27时,法国自己的“戴高乐”号航母恐怕在10分钟内就会被命中。 除了导弹,中国的海空力量也在快速崛起。 其双航母编队已形成战斗力,055型万吨驱逐舰批量下水,其相控阵雷达据说可同时追踪400个空中目标。空军的歼-20隐身战机,从福建龙田机场起飞,7分钟就能抵达台北上空。 这场棋局的输赢远不止于军事。一旦开战,全球科技产业链必然遭受重创。 台湾地区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关键节点,集中了大量高端芯片制造能力。一旦冲突爆发,全球芯片短缺可能进一步加剧,波及汽车、电子、通信等多个依赖芯片的行业。 全球科技市场信心受挫,投资环境恶化,技术封锁与竞争加剧,全球科技产业的分工与合作格局将被重塑。 冲突也将使地区经济蒙受打击,贸易和旅游业衰退,周边国家的出口市场受阻,经济增长面临挑战。 地区安全局势也将急剧恶化,军事对抗风险上升,周边国家比如日韩会被迫卷入冲突或承受巨大的安全压力。 当然,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中国也采取了一系列威慑行为 解放军多次进行导弹试射和军事演习,展示了强大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这种能力旨在阻止外部势力干涉中国的核心利益问题,同时避免冲突的进一步升级。 在应对美国军事挑衅时,中国采取了精准威慑的策略。例如,当美国航母战斗群进入台湾海峡时,中国在相关海域进行导弹演习,明确划出红线,迫使美军航母绕行。 此外,在南海和东海的军事行动中,中国通过拦截、警告等方式,展现了维护主权的坚定态度,同时始终保持克制,避免局势失控。 当然,中国始终将和平统一作为首选,军事威慑的根本目的,是让战争成为一个“不可想象的选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