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锵,咚咚锵,调顺岛上好风光,细路哥呀好得意,阿公阿婆笑洋洋……”6月初,一首充满岭南风情的本地原创童谣《调顺网龙谣》上线。这首由湛江市第三幼儿园精心创作的作品,以省级非遗“湛江调顺网龙”为蓝本,通过童趣化语言与民间音律的巧妙融合,生动展现了渔家“以网织龙”的独特智慧,为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开辟了崭新路径。
市三幼自2021年起便陆续邀请植物染、南渡窑等非遗传承人担任导师,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推动文化传承。此次推出的原创岭南童谣《调顺网龙谣》,再次将传统融入日常的实践。
“网龙是调顺村的文化符号,更是湛江独特的海洋文化符号。”谈及创作初衷,该园园长谭璐欣介绍,去年初市三幼滨海御景分园落户调顺岛,岛上的网龙文化由来已久。“我们希望用童谣让孩子感知文化基因,让非遗文化通过童声延续。”谭璐欣表示,正是源于对本土文化根脉的深刻认知,以及让非遗在幼儿心中扎根的教育愿景,幼儿园创作了《调顺网龙谣》。
新上线的童谣由幼儿园小海豚童声合唱团孩子们演唱,歌词中融入的雷州话念白更成为亮点。
从一张渔网到一首童谣,调顺网龙正以更轻盈的姿态走进年轻一代的世界。这曲童声传唱的非遗新曲,以创新姿态搭建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为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蓬勃的年轻力量。(湛江日报记者潘洁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