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那场金川平叛的烂摊子,说到底就是两个大人物互相拆台闹的。 张广泗这人啊,雍正朝打苗疆立过功,脾气硬得像块石头,手底下全是实打实的兵权。 可新来的主帅讷亲呢? 人家是皇帝发小,爷爷还是前朝重臣,脖子上挂着军机处的牌子下来镀金的。 一个觉得对方是草包,一个嫌对方出身低——这组合从开头就埋了雷。 仗打到第二年,乾隆实在坐不住了,派讷亲空降前线当总指挥。 张广泗带着兵在山沟里耗了快一年,那些碉堡跟铁桶似的,刀劈火烧都拿不下。 讷亲刚到就摆谱,非说三天必须拿下刮耳崖,谁劝就砍谁脑袋。 结果呢?清军冲上去被滚木礌石砸得人仰马翻,光尸体就填了半山沟。 吃了败仗的讷亲突然怂了,转头把指挥权扔回给张广泗。 可这时候军心早散了,夜里被几十个土司兵摸营,三千多官兵自己踩死自己人。 乾隆在奏折上看到"三千不敌数十"几个字,气得把茶碗都摔了——这搁谁都得急眼。 最要命的是败报传回来,这俩还在玩花样。 张广泗把万人中伏说成雪崩挡路,讷亲转头就告状说搭档太差干不下去。 乾隆可不是傻子,派密探一查就发现勒乌围早让人端了老窝。 那年腊月,紫禁城瀛台冷得刺骨。 张广泗梗着脖子喊"金川地势险要",话没说完就被侍卫拖出去砍了头。 隔年正月,讷亲收到祖父传下的宝刀,哆嗦着抹了脖子——这把刀当年可是斩过鳌拜的。 现在回头看,但凡他们少斗点气多打点仗,也不至于落得身首异处。 你说这官场上的死对头,是不是都该去翻翻乾隆十三年的旧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