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有着深厚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艺术价值的古建筑是普查的重要对象。在古建筑调查中,需要有精确的古建筑数据,以及照片、图纸等配合。
在淄博市桓台县,针对国保单位“四世宫保坊”的特殊纹饰,怎样才能更好地展示、留存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是此次桓台县四普工作队一直思考的问题。古建筑的平面图绘制相对容易,但是能较好展示建筑细节的立面图,却很难手绘。
为此,队员们专门学习和了解了“3D扫描点云建模”这一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高速激光扫描测量的方法,大面积且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被测对象表面的三维坐标数据。利用激光测距的原理,记录被测物体表面大量密集点的三维坐标、反射率和纹理等信息,再将各种实体或实景的三维数据完整的采集到电脑中。
2024年年底,隆冬时节,寒风凛冽。桓台县四普工作队特意借来价值数十万的设备扫描四世宫保坊的立面。工作中,队员们做的小心翼翼,又兴奋无比。
第一步先进行地形踏勘,这是为了获得地理场景的三维完整信息,需要多测站、多角度对场景进行三维激光扫描;第二步开始标靶布设。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常涉及到测站间标靶布设及点云配准,而标靶布设对点云配准和后续数据处理有着重要影响,队员从牌坊四个方向分别进行扫描后,又近距离扫描了细部纹饰;最后一步进行数据采集。扫描时尽量避免有人员在扫描仪当前扫描区域内走动,在扫描过程中如出现行人遮挡扫描目标区域、标靶球、标靶纸或扫描仪震动,需要停止后重新扫描。扫描完成后,还要对扫描区域进行拍照,获取色彩和纹理信息。
工作中,大家又发现,扫描仪自带摄像头像素太低不能满足贴图要求,又用高像素数码相机手动进行了补拍。室外扫描结束后,导出现场采集的数据。制成正射影像图,然后用CAD描图,直至成图。
对队员们来说,能在工作中接触这项技术,从最初的新奇,反复试用后,能操作的有模有样,最后看到成果的满足感,这一刻,所有的疲惫一扫而光。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文物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价值的广阔平台。在普查的征程中,普查队员宛如坚定的卫士,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积极运用新技术描绘“宝藏真容”,积极投身于普查工作,如同点点星火汇聚成璀璨银河,为文物保护事业添砖加瓦。
海报新闻记者朱德蒙通讯员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