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在诛灭诸侯国的过程中,渐渐兵精将勇,所向披靡。他踌躇满志,自以为自己羽翼丰满,向刘邦请求封他为威风八面的齐王刘邦一定满口答应。因为只有他韩信是项羽的敌手。他拥兵自重,刘邦和项羽都对他翘首以待,希望韩信站到自己这一边。可以说韩信是一个能左右时局,至为关键的人物。 蒯彻看准时机建议韩信“三分天下,鼎足而居”,成为与刘邦和项羽平起平坐的一方诸侯。他郑重地告知韩信“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不要过分对刘邦俯首帖耳。小心兔死狗烹的下场。 然而韩信却感念刘邦“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对刘邦心存感激。而他在项羽麾下时只是个位卑言轻的执戟郎,项羽对其视而不见。对于刘邦的知遇之恩,韩信认为自己应时时铭记于心,故他最终没有忘恩负义,另立山头。 可是世事难料。韩信设下十面埋伏逼项羽自刎乌江,自以为自己是第一功臣。可刘邦认为宿敌已除,很快将韩信从齐王贬为淮阴侯。韩信非常负气,挑动陈豨造反。陈豨兵败以后吕后为了斩草除根将他骗进皇宫杀死。 论打仗,韩信可谓连百万之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不世出的常胜将军。可论政治谋略,韩信明显不及格。 在群雄并起的乱世,能声名鹊起固然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但能明哲保身同样重要。就像司马迁说的那样如果韩信是一个学道的谦谦君子,能激流勇退,那么他就功大名美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