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保”表现亮眼,配置资产的秘诀在哪?

商业小车 2025-02-19 05:53:37

之前咱们提到,弹性退休制度今年正式开始实施,其实退休延迟不延迟,大家关心的核心问题,实际是社保养老金什么时候拿而已。

在内地,社保养老金承载着民众对安稳晚年的期许,而在香港地区,强积金也事关百万市民退休生活。

社保相关的制度我们已经很了解了,香港强积金是怎么样运行的?和社保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

最近小巴看到个数据,这两年香港强积金,收益还是很亮眼的。

2024年全年回报率高达8.82%,创近4年最佳表现,以金额计算,强积金全年投资收益约1024亿港元,平均每人赚21500港元。

(来源:证券时报)

2023年,市场剧烈波动,取得了3.5%的回报也十分难得,同期社保基金投资收益为0.96%。

香港正式推行强制性公积金制度,是在2000年,由雇主、雇员共同供款,私人机构运营,政府监管。

除条例豁免的少数人士外,香港18-64岁的雇员和自雇人士,都必须加入已注册的强积金计划,并向计划供款。

月收入高于7100港元的员工,公司和员工个人每个月都需向员工的强积金户口,存入收入的5%作为供款,双方的供款上限都是1500港元。

(来源:香港积金局)

如果是自雇人士,也需要以个人收入的5%的金额供款。

当雇员达到退休年龄时,可以选择分期提取、一次性提取或者继续投资。

(来源:香港积金局官网)

自成立之日起,就实行“并轨”,2000年6月1日及以后入职的香港公务员,也需要加入强制公积金制度,走在社保前面。

社保养老金属于收益确定型,DB模式,退休待遇确定后,确定会给付,每年可能还会涨一点。

香港强积金属于缴费确定型,也就是DC模式,个人账户制度,自负盈亏,退休待遇和账户里的钱有关,不像社保养老金有大锅饭吃。

和社保养老金不同,强积金并非只有一种投资模式,分成24个强积金计划,计划下面还包含不同基金组合。

一共有470多万名计划成员,1100万个账户,超过400只核准成分基金,投资市场包括香港、亚洲、北美洲及欧洲。

(来源:香港积金局官方网站)

社保基金是国家拿钱去投资,香港强积金是自己选投资计划,两种方式各有优劣。

自选计划的话,如果投资者不懂投资,可能还不如给政府一起打理省心。

香港强积金在配置上有两大特点:

1、投向股票的资金比例高

从2024年6月30日的数据来看,香港强积金的总资产值里,有45%的资金投向了股票基金,另有34%投向了混合资产基金。

虽然股票意味着高波动,但养老是长期投资,看重长期回报,和短期投资的重点不一样。

养老金对权益市场的参与度不足,会拉低养老金的长期收益水平,不利于养老财富储备的积累。

我国养老金、保险资金等权益投资占比仅为10%-20%,和政策规定的社保基金40%、保险资金45%上限相比,差距甚远,也远低于国际水平约50%的数。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2、大力投资海外市场

香港强积金只有在短期的货币资产的选择上,是以香港地区的资产为主。

债券基金和股票基金投向比较分散,都以海外市场为主。

香港强积金投资的债券基金,主要来自北美洲、香港地区、欧洲、亚洲等市场,北美市场占比最高,比例为39%;

投资的股票基金,同样是北美洲占比最高,高达37%,香港地区、欧洲、亚洲市场分别占比31%、20%、12%。

从投资的角度看,相关性越低,风险分散的效果越好,投资全球市场,能够帮我们降低单一市场的风险,捕捉不同市场的投资机会。

过去2年,美股涨得好,主要是AI及其相关股票的推动,AI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可能会引导新一轮技术革命。

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拥有众多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巨头和创新企业,如英伟达、微软、谷歌、亚马逊等。

这些企业在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应用拓展和商业变现等方面,都具有强大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是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成长方面有比较多的想象空间。

而社保基金以境内投资为主,投资境内资产占基金资产总额88.52%,境外投资占基金资产总额11.48%。

虽然投资海外市场的比例相比往年上升,社保养老金在海外资产的配置比例仍然比较低,低于监管规定的20%的上限。

(来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

在发挥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对国内股票长周期投资的同时,社保基金可以适当提高海外配置的占比,帮我们跟上新一轮的时代发展浪潮。

作为个人投资者,如果做养老金这样的长周期储备,也可以适当借鉴香港强积金的配置理念,综合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后,适当配一些权益类资产和海外资产。

如果觉得麻烦或者看不懂,也可以直接选择咱们的谱蓝全球配置组合,低门槛开启全球资产配置~

0 阅读:0

商业小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