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讲故事 58.善导大师的故事 传承初祖精神血脉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2021年07月19日 06:02 江西 善导大师的故事 传承初祖精神血脉 善导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祖师当中一位非常重要的祖师——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他继承光大古印的龙树、天亲、(东土)的昙鸾、道绰的思想,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同时善导大师本人,他的特点是具有很深的净土的情怀,是一个念佛法门的真实的实践者,而不是仅仅在理论上去谈的。那一切理论的建构,最终还是为念佛了生死的实践来施设的。善导大师出现在隋末唐初,也是中国佛教鼎盛的时期,把净土法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应该说这种历史地位功德甚深。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善导大师作为第二代祖师,跟净土宗的第一代祖师慧远大师,在精神、血脉上也有他的继承关系。 何以故?我们从史料的记载当中得知善导大师曾经到庐山东林寺去追踪慧远大师的足迹。慧远大师的往生距离善导大师出生的年代也就二百多年。慧远大师是把净土宗推向第一次高潮的一个代表人物,是以启建白莲社作为一个标志。这个标志不仅是净土的一个标志,乃至是中国佛教进入辉煌时期的一个标志。 从慧远大师在公元402年启建白莲社开始,中国的佛教就进入了一个全面辉煌的时期,这个时期延续了四百五十年左右。到了唐朝的“会昌法难”,作为一个终结,以后佛教就进入到比较衰微的时期了。慧远大师当年都是获得鸠摩罗什大师的赞叹的,称为东方护法菩萨,那是菩萨再来的一位祖师。鸠摩罗什大师是看到佛经有悬记的,所以慧远大师在那个时代在教内各宗各派是一个高峰型的人物,这样也必然对善导大师具有很大的精神感召力。 善导大师出家很早,出家之后,他就到处参学。这种参学是为了生死一大事去参访善知识,那真的像古人说的“一瓶一钵垂垂老,千山万水得得来”。那我们来看,善导大师在庐山东林寺会获得什么呢?我们可以推想:慧远大师的精神感召力在什么地方? 慧远大师身上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就是持戒精严,尊重戒律;第二对于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往情深。他的老师是道安大师,也是佛教界一位了不起的泰斗级的祖师。他的宗教信仰的归宿是在兜率内院,但是作为道安大师的得意弟子,慧远大师在信仰的归宿当中,却选择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净土。没有相当的胆识和远见,是不可能有这么一种信仰的归宿的转变的。用他在东林寺三十年的潜修,足不入俗,送客不过虎溪,来完成往生净土的事情。这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可能对善导大师会有很大的启迪的就是慧远大师身上,无论是他的知见,还是他的修行实践,都体现着感应道交的特点。慧远大师把阿育王造的文殊的金像请到东林寺,是至诚祷告,这个文殊菩萨的像飘然而至东林寺的,所以建立文殊阁。慧远大师能够用观、念把佛陀在印度降伏毒龙印在石壁上的佛像,能够把他再现出来,淡写出来,画出来。 慧远大师一生,一共有三次定中见佛的体验,而且他对于《周易》的深刻的理解,认为《周易》的体性,本质特点就是谈感应两个字——“易以感为体”。所以这些宗教的精神和净土的感应的思想,必然对善导大师产生影响。 于是我们看善导大师一生的行业,也是注重戒律,对净土一往情深,专修专弘,而且尤其注重感应一道。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可能就体现在“感应道交”这四个字上。法界的奥秘,甚深的哲学义理的讨论,可能“感应”这两个字,是最玄妙的学问,也是最实在的宗教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