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谈恋爱,我想找弟弟?
为什么要谈弟弟?
直到现在我还在做类似的梦:谈了一个对我很好的男朋友,但我并不怎么喜欢,反复纠结到底要不要分手,分手了怎么办呢?然后在烦恼和焦虑中惊醒,一看身边躺的原来是小南瓜,又松了一口气继续睡去。
我从小被规训的择偶标准就是“人品好、对你好比什么都强。”但越长大才越发现,母亲那代人的婚恋是为了“生存”,而我们这代人要修的功课,是在饱暖之后,学会辨认灵魂的温度。
一味地只接受“被爱”会像恶性肿瘤一样逐渐让人窒息,健康的爱,是流动的,是真实的。所以重新出发,我一定要找自己愿意主动分享、彼此同频的。通过这些年对自己的了解+对自己需求的分析,我发现弟弟才更适合我。[烟花R]
比我大还单身的男生,大概率会有点问题,而我没有精力去广撒网,慢慢筛选接触。能够接受女强男弱模式的弟弟,不容易有大男子主义,尊重女性的概率更高,沟通起来也不累。
☁️而且弟弟往往更开朗有活力(工作已经挺累了,不想找爹味十足的说教男),相处起来也更轻松欢乐。再就是我考虑生育,更年轻的精子质量也会更高。
👉和弟弟恋爱结婚当然也有弊端。比如我生娃后,想让小南瓜辞职一段时间,在家带娃、照顾,那就意味着我不会有一个事业成功的老公,我也要承担大部分家庭支出。
早期我在平台上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发现有的老师是很不专业的。当时阐述完上一段感情,那个老师说“是不是因为对方在你看来不优秀了?我们女人都是有慕强心理的...”我一听完就觉得怪怪的,感觉这种话像把所有女性的情感动机都塞进了同一个模式。
事后我仔细想了想,可能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如果对方是名校高学历/事业有成/家境优渥有背景,我确实会慕强这些闪闪发光的标签。
但经过十年的历练和成长,我已经渐渐对这些东西祛魅了,这些外在的“优秀”对当下的我来说都不是很大的择偶吸引力。别人也不会告诉我,每一个闪耀✨的特质背后,其实都藏着月亮背面的阴影。
The school of life上发表的《心智成熟的26个显著标志》有一条就说:“你不再那么在意他人的看法。真正重要的是,你自己和亲近的人能够接纳真实的你。你不再追逐名声,转而追求内心的爱与被爱。”
每个人都在成长,每个年龄阶段的需求也在变化,那我们在足够了解自己的前提下,尊重自己的选择就好。[红色心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