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出门旅游,好像是孩子过暑假的必备品。
别说父母这样认为:一到放假,就应该挤出假期陪孩子旅行。
孩子自己也认为,到了假期,应该去旅行了。

去年,带孩子去了北京玩。
今年,也就是今天晚上,我们要坐飞机去西安。未来几天,就是我的游记小作文了。
你如果问我,带孩子出去旅行,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增长知识?
是为了扩大视野?
是为了见更多的市面。
作为一个年年暑假,不出意外就会陪孩子去旅行的母亲,我可能最大的感受是:
旅行,就是用来开心的。至于能让孩子体会多少,感受多少,甚至增长多少知识,真的都不要太指望。
这不是胡言乱语,而是切身体会。
从小到大,我都非常乐意带孩子去旅行。
国内外去了很多景点,澳洲、泰国、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在孩子的记忆里,我们去过太多的地方了。

有人问我,带孩子出去玩的意义是什么?
我会坦白告诉他们:并没有指望过有深刻的教学意义,但是有很多情感的意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让孩子感受到快乐,让孩子能够有机会看看世界。
至于回报,从来没有想过。
我带老大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去长隆玩。
很多孩子的世界,就是天真的。
2岁带孩子去博物馆,3岁带孩子去天文馆什么的,你以为给他们去打开世界,坦率说,她们真的不会有太多印象。
很多时候,都是家长的自我感动而已。
后来我想明白了。
对于孩子来说,旅游哪里需要那么多意义。
我带她去长隆动物园玩,她看着满院子的动物,长颈鹿啊,马啊,这些原来只能在书上看到的动物,活蹦乱跳地出现在她眼前,那时候,她的快乐是真实的。
这是我第一次觉得这样的旅行,对孩子来说,才是真的放松,才是真的有意义。
她觉得妈妈带她来了一个她喜欢的地方,她甚至若干年后,会在书里看到这个动物,想起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个动物。
再到她上了小学以后,我带她去北京玩,带她去黄山玩。
慢慢地,她对博物院里的展品有了好奇,对大山大河会背诵自己热爱的诗歌,不再如小时候一样需要各种活蹦乱跳的东西,可以安静地去欣赏,去感受、去领悟了。
这让我觉得特别感慨,孩子有孩子的世界,有孩子的成长轨迹。
所以,哪怕到了现在,我带她和妹妹去旅行。
我会选一两个地方,让妹妹好好玩一玩,看一看,而不仅仅是为了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妹妹还在对世界好奇的时候,她只喜欢玩。那么就尽情享受玩乐的世界吧。

我从来不觉得旅行必须做到什么,当然,孩子能学到什么,是意外之喜。
但我没有目标管理,也不量化。
也不会说:你去哪里玩,必须学多少知识,必须写多少文章,这对于她来说,仅仅是打开世界的一个方式。
她能看到什么,体验到什么,都是她自己的事,而不是我必须让她做的,她需要回报我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行的意义,是让她们真正获得内心的愉悦,和至此欢喜打开世界的大门。
生活是不需要那么多量化管理的,旅行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