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天雍|古老文字翰墨留香

文化纵横 2022-03-26 11:00:34

文:刘慧

韩天雍,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精通古文字学、善于驾驭殷商甲骨、两周金文、春秋战国石刻文字创作的书法家。

古文字

延伸书法的生命力

分外妖娆!

你看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色仿佛穿越时空,纷纷扬扬飘落在夏日的江南水乡。

分外迷人!

欣赏那,散落在浙江展览馆大小空间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帛书,弥漫着浓浓的墨香。

分外耀眼!

人丛中,那位操着东北腔的韩天雍,面对气息高古,性情毕露的作品,向观众尽情讲述着创作过程。

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毛泽东诗词是我书法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韩天雍以古文字书法创作了毛主席诗词37首,共计60余件。作品涉猎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帛书等先秦古文字系统,尺幅从六尺整张到丈二巨幅,皆为近期的精品力作,这是他在中国美术学三十几年来教学和创作的一次阶段性总结。

环顾展厅,韩天雍最值得称颂之处,是他深厚的书法学养功夫,只见笔墨在宣纸上的自然流露,使观者有坐观沧海,生无尽遐思之感。

放眼望去,韩天雍篆书作品的亮相,似乎一下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遥远的商周,但人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历史和现代的艺术享受。

篆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书体,包括甲骨文、大篆和小篆。除去零碎的甲骨文之外,溯本求源,中国书法最古老的笔法当称商周时期的大篆所用的篆引。

在韩天雍眼里,殷商时期,以刀刻为书写形式的甲骨文与以铸刻为手段的钟鼎文在线条形态上已渐趋融合,特别是到了西周初期,随着甲骨文的衰微,钟鼎文开始走向书法艺术的前台,并成为其发展的主流。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钟鼎文的崛起,并不意味着以刀刻为书写手段的书法艺术走到了尽头,相反,因为钟鼎文的壮大,使得中国书法艺术多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自此,以刀刻为书写工具和以铸刻为书写方法的两种书法艺术形式出现了,正是他们的相互推动和发展,促进中国书法艺术冲破单一书写方法风格类型的桎梏,从此走向创新发展和审美风格多元化的历史时期。

如今,韩天雍的古文字书法用全新的空间加以呈现:艺术家的创作,不仅需要向传统看,更需向内心看——在真、草、隶、篆等传统领域打下良好基础后,韩天雍专攻古文字书法创作,将甲骨文、金文与草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目前,韩天雍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精通古文字学、善于驾驭殷商甲骨、两周金文、春秋战国石刻文字创作的书法家。

正如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所言,韩天雍教授几十年来致力于中国古文字书法的研究与创作,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在书法实践的诸多领域中,古文字书法的研究与创作相对而言更是一条远征之路,寂寞之路,必须在远涉中华文明基因,汉字文化源头,华夏审美精神的道路上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才能为艺术创作夯筑足够的基石。

理性的研究,感性的创作,要在古文字书法的创作上见自家面貌,创独我精神,是一条需跨越千山万水的勇者之路——韩天雍选择了这条道路。不畏远征之难,但求“三军过后尽开颜”地不断自我超越。

古文化

嵌入记忆的成长

那是1957年,韩天雍出生于沈阳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在沈阳故宫博物馆的工作,是对韩天雍最早的艺术启蒙。

“父亲常写一些展览的说明书,登记、著录都是用蝇头小楷写的毛笔字,经常在晚上的时候也把白天没做完的这个工作带回家,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看着父亲写毛笔字。后来,没上小学之前,他就让我临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每天写一百个字。”除了书法上的启蒙,父亲还教授韩天雍许多文学知识,而这种教授,并不是填鸭式的灌输,他的父亲通过独特的方式,使韩天雍在快乐中吸收了许多文学营养,这种学习方式,使他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受益匪浅。

“小时候,我父亲经常在背念唐诗宋词,他唱的那个调,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不一样,是古发音的吟唱。”所以韩天雍从小便受到这样一种文化熏陶。

一心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的韩天雍,后来进入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23岁学艺于沈延毅、杨仁恺、冯月庵、霍安荣等当年中国最顶尖的书画大家、古文字鉴定家。

31岁师从中国书学泰斗沙孟海及刘江、章祖安教授,获文学硕士学位。其后,他曾连续八年在日本多所大学讲学、讲演及从事文化交流活动。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沙孟海、刘江、章祖安等对我产生的影响深远。”韩天雍说,沙孟海对他的教诲,至今仍历历在目。

“在读研究生期间,沙孟海家我是去得非常多的,可以说第一年差不多每两个星期就去一次。”韩天雍仍记得沙老的教诲:如果你要术业有专攻,就要在某一个领域打深打透,而不是浅尝辄止。

韩天雍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其惊人的毅力研习书法篆刻,尤其对中国流传到海外的书法篆刻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就在中国美院读研究生的时候,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韩天雍的第一部著作——《日本篆刻艺术》。

毕业留校2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韩天雍在国画系和书法系开设了中国书法史、印学史、历代书论选读、日本书道史、日本篆刻史等课程,并对这一学科的理论进行系统地学习与研究,古文字书法创作与中日书法比较研究成为了韩天雍的主攻方向。

甲骨文是千年中华文明的鲜明标志,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为传承光大这门古老的书写艺术,中国美术学院最早成立了甲骨文学会,即中国美术学院古文字书法研究中心,它是和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相呼应的教学配套研究机构。”韩天雍说,2012年,浙江省甲骨文学会成立,它集中了浙江乃至中国在古文字研究及古文字书法创作领域取得优异成就的专家学者。

首任浙江省甲骨文学会会长是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他将中国美术学院近50年的书法教学传统做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浙江省甲骨文学会具备很强的学术权威,也可以说是带动一方文化产业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机构。

自韩天雍担任浙江省甲骨文学会会长以来,学会已举办了多场全国古文字书法大展,如瑞安“孙怡让杯——全国甲骨文书法大赛”、海宁“纪念王国维先生诞辰140周年——全国古文字书法篆刻大展及论文与文献展”,主办了“走进传承——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 罗振玉罗琳甲骨文书法艺术展暨甲骨文学术论坛”。

仅在2021年,韩天雍就先后在西泠印社美术馆、浙江展览馆、绍兴柯桥美术馆举办了三场有关古文字篆书和陶印艺术的大展。

古汉字

让翰墨飘香世界

为艺术圈人所知,韩天雍教授在日本岐阜女子大学讲学近十二年。他用一口流利的日文全程讲解授课,同时在语法修辞、书道术语、古典诗词的解读上表达准确又优美。

这其间,韩天雍在日本北海道大学、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日本筑波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及集聚顶尖同行的“每日书道展”团体举办有关于中华文字起源、中国文化概论、先秦古文字学、中国书法与篆刻、中国水墨画艺术等内容的学术讲座。

中日两国文化有着如此密切的渊源,在汉字的书写上一脉相承。作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韩天雍以一己之力辛勤耕耘,三十年如一日,终成正果。

这是一部以中国学者视角书写的《日本书道史》,它的坚实基础来源于作者二十余年在中日两国往来穿梭中所搜集的厚重资料及深入审视。在此期间,韩天雍除进行日常教学、讲座、评审外,还走访了众多日本的美术馆、博物馆、资料室,以及通过师友如今井凌雪、小林斗盦、梅舒适、稻村云洞等诸位先生的帮助,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日本书道文献研究资料,为此书的撰写提供了有力支撑。

书中书道史的表述经历了上古、飞鸟、奈良、平安、镰仓•南北朝、室町、江户、明治、大正、昭和时代,时间跨度大,内容多翔实。日本书道文化在汉字文化圈占据了一席之地,虽起步较晚,但经过遣隋史、遣唐使的交流传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书写之美,与中国书法同源异流,相伴而行,各持差异。一个端庄持重,具含蓄之美;一个浪漫多姿,有张扬之态。

至近现代,有杨守敬、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对两国文化的互鉴,有吴昌硕、赵之谦、徐三庚等书家对日本书法篆刻艺术的影响,加之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向西方的学习,加速了其现代书风的开启。而文物资料图片、孤本善本的呈现、回流、展出也可以让国内观者大开眼界、一饱眼福,中日书法文化交流亦是作者着墨颇多的地方。

资料的互用更需建立在作者对于两国语言的精深理解上,只有突破“The limits of my language”才能冲破“The limits of my world”。韩天雍教授精通汉语、日文,凭借深厚功力游刃有余地撷取文献并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这种表述不是简单逐词逐句的翻译,而是深入消化并借鉴新成果后,以中国学者角度为出发点的学术再创造。

近十余年间,韩天雍利用讲学假期在日本考查古寺、拜访高僧并记录、整理素材史料。他的博士论文《中日禅宗墨迹研究》荣获国家"十一五"社科艺术基金奖;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佛教写经》《三笔三迹》《禅宗墨迹》等著作已先后五次再版;于1996年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日本篆刻艺术》在2019年再次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再版印刷发行。

如此硕果累累的学术成果,受到了日本书道界的关注与好评。日本著名书道史论家大野修作先生投入近一个月的时间翻译了韩天雍近万字的《中日禅宗墨迹》论著梗概,并在日本顶级书道杂志《书道研究》上发表,影响广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数十万字、包含百余张精美图片的《日本书道史》将为我们带来与日本书道有关的历史、文化、艺术、哲学、社会等方方面面内容的最新解读与独特诠释。

韩天雍

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金石学家、书法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古文字书法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甲骨文学会会长、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硕博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日本岐阜女子大学特聘教授、鲁迅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浙江工商大学东亚佛教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