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插柳:驱邪祈福的古老仪式 1. 插柳时间与方式 端午节清晨,秦安人会将新折的柳枝插于门户、窗框、屋檐或车辆上,部分家庭还会将柳枝悬挂于灶间或供奉于神位前。这一习俗源于古代“柳枝辟邪”的信仰,如北魏《齐民要术》记载:“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因天水地区少艾草,柳枝便替代艾蒿成为北方旱区辟邪与祈雨的象征。 2. 文化寓意 驱疫避秽:古人认为五月为“毒月”,柳枝的清气可抵御湿热邪气(如蛇虫、疫病); 吉祥象征:民间有“清明(端午)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之说,寓意青春永驻、家宅平安; 思乡怀远:柳谐音“留”,暗含对离别的慰藉与归家的期盼(如唐诗“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二、甜胚子:端午必食的发酵美味 1. 制作与风味 甜胚子以冬麦、小麦或莜麦为主料,经蒸煮、发酵而成。发酵后麦粒饱满软糯,散发清淡酒香,口感微甜带酸,是解腻消暑的佳品。部分家庭会加入枸杞、红枣或蜂蜜调味,制成饮品。 2. 节日角色 甜胚子与粽子并列为天水端午核心食物。其发酵工艺蕴含“生生不息”之意,且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契合夏季养生需求。旧时农忙间隙,邻里分享甜胚子踏青的场景,更强化了节日的团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