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常跟朋友们感慨,对于真正有志于学的“读书人”来说,眼下确实是个最好的时代,简直万

常跟朋友们感慨,对于真正有志于学的“读书人”来说,眼下确实是个最好的时代,简直万载难逢。这不是矫情。 在这个信息满天飞的时代,想学点东西太容易了,门槛低得不得了。这对咱们这些爱学习的人来说,机会多的是。不管是看书查资料,还是看视频上网课,现在的学习资源多得数不清,让人大开眼界,自学也能成大才。 我常跟朋友们念叨,现在的读书人可真是掉进蜜罐里了。以前得花大钱、费大力气才能学到的知识,现在鼠标一点,啥都有了。就像我有个朋友,在家养病期间,光看看B站视频,就把拉丁文给学会了。还有个浙江的高考牛人,排前50呢,他靠着看外国电影电视剧,愣是学会了6门外语。这事儿要是搁以前,想都不敢想。想想以前,20世纪那会儿,就算你是个平民,再聪明再努力,想成为大师也超难,为啥呢?因为书和资料太少了。像饶宗颐、钱穆这些靠自学成才的大佬,那真是少之又少,他们不光脑子好使,家里还得有学问背景或者一堆藏书才行。但现在可不一样了,有了电子技术,老书古书都活过来了,你想看宋代的、明代的原版好书,动动手指就行。比如说南宋时候翻印的《荀子》,还有个“龙舒本”的《王文公文集》,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宝贝,现在一点鼠标就能看。 而且啊,古籍电子化不光是存起来那么简单,它还是咱们文化的延续。纸做的书放久了会烂,但数字化就能让它们一直活下去,还能让更多人看到。最近“番茄小说”这个平台,弄了个“识典古籍”,用了OCR校对、自动标点这些高科技,把两千多本古籍都变成了电子版,还免费给大家看,这可是给大伙儿的大好事啊! 再讲讲民国时候的大藏书家王绶珊,他买了好多珍贵的古籍,但一次都没翻开过,为啥?太贵重了,怕弄坏了。要是他活在现在,估计就不会这么头疼了,毕竟现在这些“珍稀”的东西,轻轻一点就能看到了。总的来说,现在这个时代,给每个想学习的人都带来了好多好机会。不管是老书上的知识还是新学到的,只要你有心学,都能自己教自己。这不是说着玩的,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