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又有外国人往中国运毒被抓!5月22日光明网报道,一名外国毒贩往中国运毒1500多

又有外国人往中国运毒被抓!5月22日光明网报道,一名外国毒贩往中国运毒1500多克在北京判刑,竟然不是死刑!   4月8日,北京首都机场的安检现场,海关人员的目光死死盯着X光屏幕。一个外籍旅客的影像里,肠道区域密密麻麻的亮点格外刺眼——这是典型的“人体运毒”特征!   调出3D成像后,123粒胶囊状物体清晰呈现,每一粒都包裹着高纯度可卡因。海关迅速控制该旅客,送往医院排毒。当毒丸一颗颗排出,总重量竟达1500多克,相当于3000支海洛因注射器的剂量,足以让上万人陷入毒瘾深渊。   这一幕,被“法治进行时”栏目全程记录,网友惊呼:“这哪是旅客,简直是‘胶囊宝宝’运毒机器!”   5月22日,法院宣判结果引发轩然大波:该外籍毒贩因运输毒品罪获刑十五年,并处没收财产。“运这么多毒才十五年?死刑都不为过!”“外国人犯罪量刑是不是有特权?”舆论瞬间沸腾。   事实上,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的量刑遵循“罪刑相适应”原则:此次案件中,毒贩系初犯,且被抓后主动供述上线,协助警方破获跨国贩毒网络,属于“重大立功表现”,法院依法从轻量刑。   这并非“网开一面”,而是法治精神的体现——法律既严惩犯罪,也尊重事实证据,绝不因国籍搞“双重标准”。   外籍毒贩的嚣张,折射出国际贩毒集团的“赌徒心态”。近年来,境外势力利用外籍人员“试水”,妄图钻法律空子。殊不知,中国海关的缉毒技术早已“进化”:毫米波扫描仪穿透衣物检测体内异物,拉曼光谱仪0.1秒识别毒品成分,AI系统精准标记异常影像。   2024年,上海海关AI揪出非洲籍毒贩体内藏毒230克,判无期;广州海关查获南美毒贩运3公斤冰毒,重判。中国的禁毒防线,对任何国籍的毒贩都“一视同仁”,绝不姑息。   再看判决争议,本质是公众对毒品犯罪的零容忍。但法律的公正,体现在“不纵不枉”。例如,若毒贩是被胁迫运毒,量刑会更轻;若有重大立功,也会酌情减刑。   此次案件中,法院判决书详细罗列毒贩的立功情节,正是法治的严谨——既打击犯罪,也给“回头路”。这不仅维护司法公正,更让国际贩毒集团明白:在中国,毒品犯罪没有“护身符”,只有“铁锁链”。   国际贩毒的利益链,藏着惊人暴利:一克可卡因在南美产地10美元,到欧洲翻10倍,在中国黑市溢价超百倍。毒贩们铤而走险,却不知中国的禁毒力度是“铜墙铁壁”。   从“湄公河行动”的雷霆出击,到“净边2025”的全域扫毒;从海关“国门利剑”专项行动,到社区禁毒宣传的“毛细血管”覆盖,中国对毒品的打击,是全方位、无死角的。每一次缉毒行动,都是对生命的守护;每一次公正判决,都是对法治的践行。   中国的土地上,毒品绝无容身之地,无论谁犯,都必将付出惨痛代价!我们用法治守护净土,更用全民的觉醒,筑牢禁毒的“人民防线”。让毒品贩子知道:中国,是他们永远闯不过的“禁毒铁闸”!   那么你觉得对毒品犯罪,该不该“零容忍”?这次判决,你觉得合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