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5年,康熙喝醉了,误入辛者库,宠幸了一个宫女。没想到,这个宫女却生了个皇子。但康熙不仅没晋她的位份,还把她的孩子给了苏麻喇姑。 那年寒冬腊月,紫禁城飘着鹅毛大雪,辛者库的破旧院子里,二十四岁的万琉哈氏搓着冻红的双手,望着屋檐下挂着的冰溜子出神。 她盘算着再过一年就能出宫,回科尔沁草原放羊牧马,可谁也没想到,这天夜里醉酒的康熙皇帝踉跄着闯进这个冷清院落,彻底改变了这个包衣奴才的命运。 万琉哈氏出身正黄旗包衣,祖上三代都在膳房当差,十四岁那年和乌雅氏同批选秀入宫,偏生乌雅氏生得柳眉杏眼,没两年就封了德嫔。 她却像颗蒙尘的珠子,在辛者库洗了十年恭桶,那天雪夜康熙醉眼朦胧瞧见她在院子里扫雪,青布棉袍衬得小脸素净,当即让太监抬了人去乾清宫。 一夕恩宠过后,内务府记档的蓝头牌都没给一块,更别提封号赏赐。 来年秋天,万琉哈氏在破炕上疼得死去活来,接生嬷嬷捧着浑身发紫的婴孩直叹气,这十二阿哥生得瘦弱,哭声像小猫似的。 按着祖宗规矩,庶妃没资格养皇子,可康熙忙着平定噶尔丹,早把这茬忘到九霄云外,万琉哈氏偷来三年母子相伴的时光,每日给孩儿缝制虎头鞋,教他认满文,倒把清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变故发生在康熙二十六年,太皇太后薨逝,七十多岁的苏麻喇姑整日对着经卷垂泪,康熙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突然想起辛者库还有个现成的阿哥。 圣旨传到北三所时,万琉哈氏正教胤祹念《三字经》,闻言手一抖,绣花针扎进指头渗出血珠子,三岁的胤祹被嬷嬷强行抱走那日,万琉哈氏追到神武门,旗鞋跑掉了都浑然不觉。 苏麻喇姑的住处倒是热闹起来,这位历经四朝的老嬷嬷把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教胤祹读《资治通鉴》,习蒙古摔跤,更把宫廷生存之道掰开了揉碎了讲。 每逢初一十五,万琉哈氏总托人捎来新做的夹袄,苏麻喇姑心照不宣地给换上,有回胤祹发热说胡话,两个母亲守了三天三夜,一个喂汤药,一个念经文,硬是把孩子从鬼门关拽回来。 时光荏苒,紫禁城里的石榴树开了又谢,九子夺嫡闹得腥风血雨时,胤祹正在遵化皇陵监修工程。 苏麻喇姑临终前拉着他的手嘱咐:"记住,紫禁城的琉璃瓦看着金灿灿,底下埋着多少白骨。"这话成了胤祹的保命符,后来雍正清算兄弟时,他主动请缨去守景陵,倒落得个"忠厚本分"的好名声。 万琉哈氏在寿康宫偏殿住了大半辈子,五十八岁那年突然接到册封定嫔的圣旨,内务府送来八品官女子的绿头牌,她摸着牌子上鎏金的"定"字苦笑,这个封号怕是康熙翻牌子时随手点的。 倒是雍正登基后开了恩典,特许她出宫与儿子同住,搬进履亲王府那日,五十多岁的胤祹领着孙辈跪了一院子,万琉哈氏摸着孙儿们的总角,浑浊的老泪滴在蟒袍补子上。 这位历经三朝的老太妃活成了宫里的祥瑞,九十大寿时,乾隆特意让画师绘了《定太妃行乐图》,画中老人穿着石青缎平金绣蟒袍,怀里抱着波斯猫,眼角笑纹里都是岁月静好。 九十七岁无疾而终那夜,胤祹梦见母亲穿着初入宫时的青布衫,在科尔沁草原上追着羊群笑,三日后大殓,乾隆从承德连夜赶回,对着金棺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紫禁城的红墙黄瓦见证了多少荣辱兴衰,万琉哈氏的故事就像墙角那株老梅,没有牡丹的富贵,不似桃李的绚烂,却在冰雪中默默开出了最长久的花。 她的生存智慧,或许就藏在那双纳了千百双鞋底的手上,针脚细密匀称,不抢眼却经得起岁月磨洗。 (信息来源:《清史稿·后妃列传》《清圣祖实录》《啸亭杂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