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小常宝”齐淑芳带领30名演员留美不归,背叛祖国抛弃丈夫,并恶狠狠对丈夫说:“在美国刷盘子都比国内赚得多!” 齐淑芳这名字,在京剧圈子里可是响当当。她1943年出生在西安,家里跟艺术沾边挺深。父亲是个律师,哥哥齐英才在上海京剧院当副院长,嫂子张美娟更是武旦名角。齐淑芳打小就泡在京剧氛围里,四岁开始跟着嫂子练功,翻跟头、耍刀枪,基本功扎实得不得了。1958年,她考进上海戏剧学校,学了几年正儿八经的京剧,1961年毕业后进了上海青年京剧团。那时候她年轻有冲劲,武打身段漂亮,唱腔也好,很快就成了团里的顶梁柱。1965年,她演《智取威虎山》里的“小常宝”,这角色让她彻底火了,成了那一代观众心中的经典。 后来,她跟作曲家龚国泰走到了一起。两人因为艺术结缘,1974年结了婚,日子过得挺和谐。那年头,京剧演员虽然名气大,但收入真不高,生活也就是紧巴巴的。到了1980年代,改革开放让齐淑芳有了出国演出的机会。她去了好几个国家,眼界一下子打开了。国外的生活方式、艺术环境,还有人家对京剧的兴趣,都让她心里起了波澜。她开始觉得国内的艺术圈子太窄,发展空间小,钱也少得可怜。 1988年5月,齐淑芳带着30名演员去美国演出。这本来是文化交流的好事儿,可演出完后,她带着全团留在了美国,不回国了。这消息传回国内,简直像扔了个炸弹。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国人对外面世界好奇又敏感,她这一走,立马被贴上了“背叛祖国”的标签。更让人议论纷纷的是,她在电话里对丈夫龚国泰撂下那句:“在美国刷盘子都比国内赚得多!”这话听着挺刺耳,但也实打实反映了当时中美经济差距有多大。 为啥齐淑芳铁了心要留下来?其实原因不简单。她是个有野心的人,觉得京剧这门艺术在国内被框得太死,发挥不出真正价值。而美国呢?舞台更大,观众更多样,她想在这儿闯出一片天。另外,经济因素也摆在那儿。当时国内演员工资低得可怜,美国随便打个工都比国内强,她这话虽然难听,但戳中了现实。 这一决定,把她的生活彻底翻了个个儿。跟龚国泰的婚姻直接崩了,龚国泰1986年就跟别人再婚了。齐淑芳在美国跟导演丁梅魁结了婚,但这段感情也没少被外人指指点点。她的家人,尤其是哥哥和嫂子,因为她的选择受了不少牵连,工作上压力倍增。国内舆论对她骂声一片,说她忘恩负义,为了自己把家都扔了。 不过,齐淑芳在美国也没闲着。她一门心思扑在京剧上,成立了齐淑芳京剧团,开始在美国各地巡演。她带着团队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城市,甚至登上了麦迪逊广场花园这种顶级舞台。2001年,她还拿下了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的“国家遗产奖”,成了第一个获这奖的中国人。这成绩不可谓不大,但背后付出的代价也明摆着。 公众对她的评价,真是两极分化。国内不少人觉得她自私,冷血,把丈夫和祖国都甩了,骂她是“叛徒”。可也有声音说,她在国外把京剧发扬光大了,算得上文化使者。客观来看,她确实让更多外国人认识了京剧,这门艺术因为她在美国有了新生命。但与此同时,她也丢掉了太多——家庭、名声,甚至国内观众对她的信任。 齐淑芳这人,挺矛盾的。她对京剧的热爱毋庸置疑,但她的选择又让人觉得有点“绝”。在美国,她把京剧带到了新高度,可这高度是用多少牺牲换来的?她的事业证明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但她的个人决定也让人忍不住想问:值吗? 再说说她对京剧的贡献。齐淑芳在美国不光是演,还教了不少学生。她把中国的刀马旦技巧传给了外国人,甚至培养出一批能演京剧的美国演员。这事儿听着挺牛,但也有人说,她要是留在国内,凭她的才华,未必不能推动京剧改革。两种路,两种结果,谁也说不清哪条更好。 她的故事,其实不只是她一个人的选择,还映出了那个年代的复杂背景。1980年代,中国刚打开国门,外面世界对很多人来说既是机会,也是诱惑。齐淑芳不过是其中一个缩影。她走了极端,但也让人看到了个人追求和集体责任之间的拉扯。
猜你喜欢
老姚与老窄正式开战,老姚把老窄树了,已在走程序了。以什么理由树的,现在不
2025-05-28
时光浅唱低吟声声慢
越来越扑朔迷离,老度家越来越神秘了,都不知那些是真是贾的了。有网友爆料,度家
2025-05-27
时光浅唱低吟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