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徐志摩去世后,留下了一个“八宝箱”,在他的红颜知己凌叔华手中。凌叔华将箱子给了胡适,委托他转交给徐志摩的遗孀陆小曼。 那年冬天,济南开山的浓雾里坠落了一架邮政飞机,徐志摩带着未完成的诗稿永远离开了人世,这个生前随身携带小皮箱的浪漫诗人,留下了一桩牵扯三位才女的文坛公案,那个装着私人日记的"八宝箱",最终演变成民国最扑朔迷离的文学悬案。 这只被徐志摩称作"文字姻缘箱"的皮质行李箱,最早出现在1925年春天,当时徐志摩正陷入与陆小曼的婚外恋风波,准备远赴欧洲避风头。 临行前他特意跑到凌叔华家中,将存放着《康桥日记》和书信手稿的箱子托付给这位红颜知己,箱子里最要命的是记录着与林徽因伦敦往事的日记,还有几封未寄出的情书。 徐志摩半开玩笑说:"要是我回不来,这些材料够你给我写本传记了。" 四个月后徐志摩安然归来,与陆小曼冲破阻碍结为夫妻,凌叔华本想物归原主,可新婚燕尔的徐志摩反而犯了难,箱子里新增了陆小曼倾诉相思的日记,偏偏又保留着旧情人林徽因的痕迹。 直到1928年凌叔华托人将箱子送回,徐志摩又悄悄往里头塞了几封写给陆小曼的英文情书,转头再次寄存到凌叔华手中。 在1931年深秋,徐志摩意外离世的消息传来,最先坐不住的是林徽因,她清楚记得箱子里那本《康桥日记》,记载着十年前两人在剑桥的暧昧情愫。 若是这些文字流传出去,不仅会毁掉她苦心经营的完美形象,更会让丈夫梁思成颜面扫地,于是她顶着未亡人的身份,直接找上凌叔华家门讨要箱子。 凌叔华这次却铁了心不松口,她心里明镜似的:箱子里除了林徽因的旧事,还有陆小曼骂林徽因的狠话,甚至牵扯到胡适的私密八卦。 这位出身名门的才女守着对徐志摩的承诺,坚持要等整理完遗稿再作打算,林徽因碰了钉子却不死心,转头搬出了文坛大佬胡适。 胡适果然没让林徽因失望,他以编纂《徐志摩全集》的名义,打着"保存文化遗产"的旗号向凌叔华施压。 面对这位新月社的精神领袖,凌叔华终究败下阵来,交出了保管六年的箱子,不过她留了个心眼,悄悄藏起半本最敏感的日记,反复叮嘱胡适:"整理完务必交给陆小曼。" 谁也没想到胡适转身就把箱子送给了林徽因,更戏剧的是,林徽因发现《康桥日记》缺了关键几页,认定是凌叔华搞的鬼。 她连夜写信给胡适告状,字里行间都是委屈:"我不过想留个念想,凌先生何必藏着掖着?" 胡适再次出面施压,硬是从凌叔华手里抠出了剩下的日记,这场拉锯战把三位才女的关系彻底搅黄,曾经的新月社姐妹花就此形同陌路。 最憋屈的当属陆小曼,作为法律上的未亡人,她直到报纸登出消息才知道箱子落在了林徽因手里。 这个向来骄纵的京城名媛,此刻既要面对丧夫之痛,又要应付断了经济来源的窘迫,她冲到凌叔华家里大闹:"志摩最信任你,你怎么能把他的心血交给外人?"转头又找林徽因讨说法,两个女人在北平文坛闹得满城风雨。 箱子的最终去向成了世纪谜团,有人说林徽因偷偷烧了那本要命的日记,有人说凌叔华晚年带着残稿远走英伦。 陆小曼晚年整理出版的《志摩日记》前言里酸溜溜写道:"好些精彩内容在别人手里,我是没眼福了。"直到她1965年去世,那个装满秘密的箱子再没现过身。 林徽因为守护婚姻体面,凌叔华为守住承诺,陆小曼为争口气,三个聪明女人被只皮箱牵着鼻子走。 倒是徐志摩生前那句玩笑话一语成谶,他用生命最后的热忱,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最耐人寻味的注脚。 参考文献 凌叔华与林徽因“夺宝记”:胡适要求交出日记;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