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4年,孝庄为康熙准备了一对姐妹花,作为皇后候选人。不过,她们却输给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可最终,这对姐妹花中姐姐仍旧当上了皇后,妹妹也成了清朝最特殊的贵妃。 康熙四年北京城里暗流涌动,年幼的皇帝坐在龙椅上,朝堂上四位辅政大臣各怀心思,孝庄太后望着刚满十岁的孙儿,深知这场权力游戏里最要紧的棋子还没落下,皇帝大婚选后,才是撬动朝局的关键钥匙。 当时的辅政格局就像四足鼎立:索尼是镶黄旗三朝元老却总称病不出,苏克萨哈的正白旗势力单薄,遏必隆像墙头草左右摇摆,鳌拜仗着军功越发跋扈。 孝庄太后翻着名册上的四个候选名字,手指在赫舍里氏和钮祜禄氏之间来回摩挲,她心里清楚,这个选择将决定爱新觉罗家族能否真正掌权。 遏必隆家这对姐妹本是镶黄旗贵女,父亲是开国功臣额亦都之后,论家世在四个候选人里排第一,姐姐钮祜禄氏七岁就进宫待年,打小跟着嬷嬷学汉文典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连孝庄都夸她"有母仪之风"。 妹妹虽比姐姐小三岁,但生得明眸皓齿,笑起来两个酒窝能把人看醉,按说这样品貌双全的姑娘当皇后最合适,可坏就坏在她们有个骑墙的父亲。 遏必隆这人打仗是把好手,搞政治却像墙头芦苇,鳌拜在朝堂上打压异己,他跟着敲边鼓;索尼称病不上朝,他躲在家里装聋作哑。 最要命的是他让两个女儿认了鳌拜当干爹,这等于把钮祜禄家和权臣绑在一条船上,孝庄太后在暖阁里来回踱步,手里的佛珠转得飞快:"选他家闺女当皇后,难保哪天枕头风吹到鳌拜那边去"。 反观索尼家的赫舍里氏,虽说家世略逊一筹,但老爷子是铁杆保皇派,当初顺治爷驾崩时,索尼跪在乾清宫地上磕头出血,发誓要护着幼主坐稳龙椅。 这人精得很,鳌拜嚣张时他闭门谢客,等康熙要亲政了,立马派儿子索额图联络正黄旗将领,孝庄看着赫舍里氏的画像,小姑娘鹅蛋脸柳叶眉,虽不如钮祜禄家闺女漂亮,但眼神里透着机灵劲。 大婚那天紫禁城铺了十里红毯,十二岁的新郎新娘穿着龙凤褂衣,活像年画里走出来的金童玉女。 洞房花烛夜,康熙握着赫舍里氏的手说了整夜的话,从鳌拜专权说到蒙古不稳,小皇后居然能接上话出主意。 后来索尼带着两黄旗精锐擒住鳌拜,索额图在牢房外听见鳌拜嘶吼:"早知该让遏必隆闺女当皇后!" 赫舍里氏当上皇后确实争气,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连着给康熙生了俩儿子,可惜天不假年,生次子胤礽时遇上血崩,才二十一岁就香消玉殒。 康熙抱着襁褓里的太子哭得撕心裂肺,三个月没翻牌子,前朝大臣们急得跳脚,礼部天天上折子催立新后。 这时候钮祜禄家姐妹的机会来了,遏必隆在鳌拜倒台后吓得在家绝食三天,最后颤巍巍捧着请罪折子进宫。 孝庄看着跪在地上的老臣,转头对康熙说:"该给钮祜禄家点甜头了。"大钮祜禄氏就这样坐上凤位,成了孝昭仁皇后。 这姑娘倒真是个贤内助,不仅劝康熙给父亲立家庙洗刷污名,还帮着整顿内务府贪腐,可惜福薄,当皇后刚半年就染上天花,临死前拉着妹妹的手说:"咱家荣耀就靠你了"。 小钮祜禄氏这时刚封贵妃,住在景仁宫东暖阁,她比姐姐活络,康熙批折子累了就来弹首《平沙落雁》,夏天给皇帝做冰镇酸梅汤,冬天缝貂皮手笼。 连着生下皇十子和皇十一女,可惜小格格没满周岁就夭折了,康熙三十三年冬夜,贵妃搂着女儿的小衣裳咽了气,成了清朝唯一有谥号的温僖贵妃。 内务府记录里写着,皇帝罢朝三日,亲笔写了"温良敦厚"四个字当谥号。 要说康熙这辈子还真跟姐妹花有缘,除了钮祜禄家这对,后来还收了佟佳氏表姐妹和郭络罗家姐妹。 佟佳氏姐姐封后当天就病逝,留下"一日皇后"的奇闻;宜妃郭络罗氏跟着康熙南巡北狩,生了三个皇子却晚景凄凉。 这些女人的命运像被风吹散的柳絮,看似尊贵,其实都拴在朝堂那根风筝线上。 回头想想,当年要是选了钮祜禄家姐姐当皇后,历史会不会改写?可世间没有如果,赫舍里氏用性命换来索家二十年荣华,钮祜禄姐妹靠聪慧在深宫挣得立足之地。 紫禁城的红墙黄瓦记着这些女人的故事,她们在历史的夹缝里开出的花,比任何史书上的笔墨都鲜活。 (信息来源:《清史稿·后妃列传》《清圣祖实录》《满洲八旗通志》《清皇室四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