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正式拿下大碗娱乐100%股权,彻底变身公司唯一老板,公司法人是她爸贾文田。 张小斐等旗下艺人不再续约大碗娱乐。 去年 9 月,大碗娱乐突然发公告,说贾玲要 “专注内容创作”,不再担任公司职务,旗下艺人合约到期也不续约。 当时大家还以为这是战略调整,没想到啊,这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资本局。 天眼查数据显示,5 月 25 日,贾玲直接把三亚市文艺小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 35% 股权收入囊中,彻底实现 100% 控股。 这波操作像不像下棋时的 “将军抽车”?表面上退居二线,实则悄悄收网,把公司实权牢牢攥在手里。 最耐人寻味的是艺人集体出走。 张小斐、许君聪这些跟着贾玲打天下的 “老班底”,突然齐刷刷选择不续约。 要知道,当年《你好,李焕英》大火时,张小斐可是被贾玲捧成了票房女王。 如今说散就散,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有业内人士透露,大碗娱乐调整业务方向,不再专注艺人经纪,这让习惯了 “保姆式” 资源支持的艺人感到不安。 更有人猜测,贾玲的资本布局可能与艺人发展方向产生了冲突 —— 当公司从 “造星工厂” 变成 “电影帝国”,那些依赖综艺和剧集资源的艺人自然会另寻出路。 再看看贾玲的新动作。 前脚刚完成股权整合,后脚就开始为新片《转念花开》造势。 可这宣传套路,怎么看都像是 “冷饭热炒”。 还是熟悉的 “贾玲瘦了” 话题,还是那首《热辣滚烫》的宣传曲,甚至连营销号的文案都像是复制粘贴的。 有网友调侃:“贾导这是把减肥当成终身事业了?下次是不是要拍《贾玲瘦了 2.0》?” 更让人无语的是,新片明明是反传销题材,却硬要和减肥捆绑,这种 “一招鲜吃遍天” 的打法,到底是自信还是偷懒? 这里面的水可深着呢。 贾玲从演员转型为资本操盘手,背后折射出娱乐圈的生存法则。 大碗娱乐估值从 5000 万暴涨到 20 亿,靠的是《你好,李焕英》和《热辣滚烫》的票房奇迹。 但资本的胃口永远填不满,当公司需要更多现金流时,收缩成本、聚焦高回报业务就成了必然选择。 艺人经纪业务周期长、风险高,相比之下,电影投资的回报率显然更诱人。 只是这种 “重资本轻内容” 的模式,能走多远呢? 最让人担心的是创作质量。 贾玲的前两部电影虽然票房大卖,但口碑争议不断。 《热辣滚烫》被批 “披着励志外衣的减肥广告”,剧情逻辑漏洞百出。 如今新片又陷入营销怪圈,观众难免会质疑:贾玲到底是在用心拍电影,还是把观众当韭菜割?更讽刺的是,她一边高喊 “专注内容”,一边用资本手段巩固控制权,这种矛盾的操作,到底是为了艺术追求,还是商业利益? 这场资本局背后,藏着娱乐圈的残酷现实。 当一个公司的核心人物从创作者变成资本家,往往意味着战略重心的转移。 大碗娱乐从 “喜剧孵化器” 变成 “贾氏影业”,或许能带来更多商业成功,但也可能失去最珍贵的东西 —— 对艺术的敬畏和对人才的尊重。 张小斐们的离开,不只是个人选择,更是对这种转型的无声抗议。 现在问题来了:贾玲的资本局,是破茧重生还是饮鸩止渴?她的新片《转念花开》,到底是突破自我的转型之作,还是又一场营销骗局?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咱们一起聊聊这场娱乐圈的 “权力游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