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常佩琦)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5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与印度尼西亚银行行长佩里·瓦吉约签署了《中国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关于建立促进双边交易本币结算合作框架的谅解备忘录》(简称“LCT合作框架”)。
据悉,本次谅解备忘录是对双方前期签署的《关于建立促进经常账户交易和直接投资本币结算合作框架的谅解备忘录》(简称“LCS合作框架”)的拓展和升级,将本币结算和直接兑换可支持的领域从经常账户和直接投资扩展到资本和金融账户项下的全部交易,进一步深化双方贸易和经济金融合作。
记者了解到,LCS合作框架是部分东盟国家央行倡导的双边贸易本币结算机制。近年来,随着印度尼西亚等部分东盟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区域内经济贸易往来不断密切,这些国家希望在贸易结算方面增加本币使用,降低汇率风险和企业汇兑成本,同时尽量避免本币头寸在境外累积从而可能影响国内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
就印度尼西亚而言,202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央行签署了LCS合作框架备忘录,支持两国企业在经常账户项下和直接投资项下开展本币结算。202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央行正式启动LCS合作框架。
业内人士介绍,LCS合作机制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
一是指定银行互开账户。两国央行分别指定双方若干家商业银行作为特许交叉货币做市商(ACCD),两国ACCD银行间互开对方货币账户,企业在本国ACCD银行开立对方货币子账户,以开展本币支付结算。
二是实现直接交易。在中国与印度尼西亚LCS合作框架启动之际,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也在区域市场同步推出人民币/印尼卢比直接交易。特别是双方ACCD银行(包括印尼本地ACCD银行)均可在人民币/印尼卢比区域市场做市报价,形成双边流动性均较丰富的兑换市场,实现人民币/印尼卢比点差较窄,人民币/印尼卢比直接兑换与通过美元为中介兑换相比更具竞争力。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LCS合作框架启动以来运行良好,市场交易较为活跃。数据显示,2024年,LCS项下中印尼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162亿元,同比增长24%,LCS项下人民币与印尼卢比交易量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截至2024年末,LCS项下人民币与印尼卢比交易量累计突破100亿元人民币。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深化,支付、投资、融资和储备功能均稳步提升。”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记者表示,近期我国央行与印尼央行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并扩大双方本币结算的合作范围至资本和金融账户,有助于强化人民币的支付、投资等功能。这也为我国和其他周边国家央行在货币金融合作方面提供了经验借鉴,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长期发展。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和多国央行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深化。
5月13日,潘功胜与巴西中央银行行长加利波罗签署了《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中央银行金融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和《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中央银行人民币/雷亚尔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据悉,该合作谅解备忘录旨在全面推进两国央行深化合作,包括完善金融市场投资环境,加强金融市场建设相关技术交流,支持金融投资者扩大投资规模,促进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通过双边本币合作,为两国金融市场提供本币流动性支持;促进跨境支付互联互通,加强快速支付系统和跨境二维码支付对接等。
4月23日,潘功胜与保加利亚国家银行行长迪米塔尔·拉德夫续签了《中国人民银行与保加利亚国家银行合作谅解备忘录》,将有效期从三年调整为长期有效,旨在进一步加强两国央行合作。
3月26日,潘功胜与格鲁吉亚国家银行行长纳蒂娅·特尔纳瓦签署了《中国人民银行与格鲁吉亚国家银行关于双边合作的谅解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