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雷军表示家电已成为小米的战略业务,2025年一季度空冰洗品类排到中国第四,净水器线上排第一,电视排到第三,同时销售额大幅度的增长。
雷军此前曾多次批评白电行业创新力不足、利润虚高,传统厂商依赖渠道分利于品牌溢价而非技术突破。此次在介绍洗衣机产品时间,更是将近期多筒洗衣机扎堆上市笑称为“像打麻将筒子牌”,暗指行业的创新同质化、跟风博弈之风。
“筒数”竞赛集中爆发
源于网友在雷军短视频下的手绘建议,今年3月小米发布新一代双筒洗衣机,预售即热卖5万台。随后站在雷军旁边的海尔老总周云杰两会期间火爆出圈,连夜开发网友绘制的设想图,海尔子品牌Leader推出懒人洗衣机赢得全网关注。海信如法炮制也推出“棉花糖Ultra全家筒”,美的旗下的小天鹅推出双筒迷你,多筒、双仓、四筒内衣洗等产品迅速上市开售。
据口碑家电网了解,早在2017年海信就推出过三筒洗衣机,但因缺乏品牌号召力与营销能力,市场接受度不高并未引起关注。当时三星FlexWash洗衣机以不菲的进口价格,上下双层分开洗和烘干功能,让高端分筒技术走进中国消费者的视野。
此后,随着海尔旗下卡萨帝高端崛起,推出售价超万元的双子系列洗衣机,以分筒洗为卖点掀起高端洗护技术的进化历程。尽管美的COLMO、海信、小天鹅、TCL、创维等先后推出同类产品并发力“洗烘护”品类,但分筒洗区别于传统单筒技术路线,靠参数升级和外观效仿,始终无法撼动卡萨帝的技术壁垒和品牌溢价。
正如空调产品一直躺赢用户一单至少购买两三台的品类红利,洗衣机领域也长期遵循分体式的游戏规则。波轮、滚筒、双筒、壁挂、小型内衣洗等和烘干机各挣各的钱,高中低端相安无事,场景化创新乏善可陈。
消费者要么购买卡萨帝高端分筒洗衣机,要么选择洗衣机+烘干机组合,或以迷你洗衣机解决内衣、婴儿衣物等高频刚需。分类洗护兼具烘干功能在市场中一直缺乏低价替代方案,洗衣机家庭使用场景也处在产品堆积和品牌割裂之中。
进入到2024年,中国洗烘一体机市场规模达4279万台,同比增长7.3%,分体式产品增速明显放缓。数据背后,有90%的用户希望“一台产品解决全部分类需求”,有60%的家庭因空间限制不愿购置多台设备。
市场反馈充分体现出消费者的急切需求。小米双筒洗衣机冲上热搜第四,让专注造车的雷军都惊叹“小米手机和汽车冲到排行榜第四都很困难”,更是让洗衣机厂家一夜破防,集体向“多筒”产品进阶。
听劝式创新PK技术“自嗨”
洗衣机市场格局一直相对稳定,2024年海尔洗衣机在国内市场份额超过40%,稳居首位,竞品难以企及。随着小米将烘干技术下放到千元价位,“一机多用”不仅解决了空间和成本痛点,更以“高配低价”动了“洗衣机+烘干机”厂家的奶酪,削弱迷你洗衣机的必要性,甚至将蚕食到高端分筒市场,这也让其他厂家看到了难得的机会。
不过这轮竞赛正如雷军感慨的,表面看似创新,使用中也出现小筒容量不足、功能有限等问题。例如,海信等品牌的三筒洗衣机虽尝试模块化设计,但仍然被用户质疑小筒的实用性不足。部分厂商宣传“蒸汽洗涤”“全智能烘干”,但是实际效果有限,烘干功能甚至以牺牲性能为代价。
部分厂家打出“筒数”组合方案,制造性价比假象,实则通过选装实现真实成交价上浮。这就类似车企对同一车型不同配置表的售卖策略,本质上仍是“标准化生产与个性化需求”矛盾的折中方案。消费者都明白,所谓搭配背后始终是商业利益最大化的精密计算,选择“一步到位”还是“丰俭由人”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钱袋子。
相比之下,小米双筒洗衣机在未改变标准尺寸的前提下,增加了一个专门清洗内衣的小筒,实现同洗同烘,内衣外衣同时洗涤。针对用户提出的内筒潮湿等问题,目前只有海尔推出了“会呼吸的洗衣机”等,在行业中仍属少数的技术方案。
最重要的是,小米、海尔从用户的评论中提炼需求,就像是找到了望远镜,能从单一功能看到分类洗场景化需求最细致的落脚点,这是此轮“听劝式创新”引发用户情绪价值高企背后的根本逻辑。
而缺少与用户沟通与协作的”多筒”产品就像个封闭的筒仓,企业仍带着老花镜自嗨式“闭门造车”,所提供的是降低了实用性的孤立产品。
行业普遍认为,洗烘一体多筒品类撕开了洗衣机市场的缺口,在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一次投入、持续升级、智能高效的“All-in-one”的模式下,将深刻影响到洗护产业的技术路线走向,对市场格局产生强烈冲击。未来将属于那些能将复杂需求转化为简单体验的整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