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输了王楚钦,1比4。赛后说打梁靖崑那场消耗太大,‘筋疲力尽’。呵,这话术,体育圈的‘败方经典台词TOP3’,没跑了。” “半决赛死磕梁靖崑七局,确实牛。但那是入场券,决赛才是生死战。你电量耗尽,王楚钦难道是满电跟你打着玩儿的?竞技体育,归根结底比的是谁更能扛,谁的综合实力更硬。说白了,你的‘续航’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打到这份上,谁不是一身疲惫?林丹当年打李宗伟,哪次不是咬着牙顶下来的?纳达尔的红土之王,是一场场磨出来的。真正的顶级高手,不仅技术要顶尖,体能和意志力更是非人类。疲劳是比赛的一部分,克服疲劳才是冠军的必修课。 银牌不满意,说明有心气,想拿金的。这是好事,是驱动进步的油门。但如果每次都因为‘消耗太大’、‘不是最佳状态’而失之交臂,那就得反思,到底是偶然的疲劳,还是必然的短板。 王楚钦能赢,难道仅仅是因为你雨果累了?这种说法,既贬低了对手的实力,也可能掩盖了自身其他方面的问题。是战术被克制了?还是关键分处理不如对手?光说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所以,‘筋疲力尽’这种话,烂在肚子里或者在更衣室里说说就行了。公开场合反复强调,除了博点同情,没啥大用,甚至会显得你‘输不起’。有这功夫,不如回去好好琢磨怎么提升连续作战能力,怎么把油箱做大,怎么在‘非最佳状态’下也能咬死对手。 竞技场上,没人会在意你过程有多悲壮,只看结果你站在哪一级台阶上。输了就是输了,所有的理由,都只是下一次卷土重来的注脚,而不是这次失利的免责声明。雨果,下次希望听到的是‘我赢了,虽然我也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