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克定,袁世凯的长子,早年趾高气扬,晚年却连窝头都吃不起,1950年,章士钊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说袁克定快饿死了,毛主席批了,说“给他点生活费”,还安排了工作,这事,传出去以后议论纷纷:这个当年拼命撮合他爹称帝的人,怎么到了新中国反而还能得到照顾? 袁克定是袁世凯的大儿子,打小就是家里的宝贝疙瘩。 袁世凯把他当接班人培养,请了最好的老师教他读书写字,还专门找德国人教他外语。 这小子也确实聪明,学啥都快,跟着老爹到处跑,见了不少世面,年纪轻轻就帮着处理政事,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 可谁能想到,后来他把自己亲爹坑得够呛,把整个袁家都搭进去了。 1913年那会儿,袁克定骑马摔断了腿,跑去德国治伤。 这一趟可不得了,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亲自接见他,俩人聊得热火朝天。 威廉二世拍着胸脯说:“你们中国要想强起来,就得搞君主立宪!你回去劝劝你爹,只要他当皇帝,我们德国全力支持!” 袁克定听得两眼放光,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要是老爹当了皇帝,自己不就是现成的太子爷了吗? 回国后这小子就开始作妖,他先是弄了份假报纸《顺天时报》,把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文章全换成歌功颂德的马屁文章。 袁世凯天天看这假报纸,还以为全国老百姓都盼着他当皇帝呢。 接着又撺掇手底下人搞什么“乞丐请愿团”“妓女请愿团”,闹得乌烟瘴气。 最损的是他让美国人古德诺写了篇《共和与君主论》,硬说中国人脑子笨,搞不了民主,只能当奴才。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真就登基当皇帝了。 可屁股还没坐热乎,全国各地就炸了锅。 蔡锷在云南起兵讨袁,北洋军的老部下冯国璋、段祺瑞也反水了。 眼瞅着局势要崩,袁克定急得满嘴燎泡,可这时候连他亲爹都骂他“欺父误国”。 袁世凯当了83天皇帝就咽了气,临死前指着袁克定直哆嗦,愣是没说出句整话。 袁世凯一死,袁家算是彻底垮了。 姨太太们卷着细软各奔东西,河南老家的田产被国民政府没收,存在天津的宝贝也被冯玉祥扣下了。 袁克定带着老娘搬到天津租界,靠着开滦煤矿挂名督办的工资过日子。 可这公子哥哪会省钱?照样吃喝嫖赌抽大烟,没过几年就把家底败光了。 1937年日本人占了北平,那帮汉奸盯上了袁克定。先是曹汝霖来当说客,要买他家祖坟旁边的园子。 袁克定脖子一梗:“祖宗留下的地,饿死也不能卖!”后来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亲自上门,许诺让他当华北伪政权的头头。 要说这时候的袁克定真是穷得叮当响,连窝头都得掰成两顿吃,可他就是不松口,还在报纸上登声明:“老子有病,谁都不见!” 抗战胜利后,袁克定穷得连房租都交不起,只能寄住在表弟张伯驹家里。 张伯驹是民国四公子之一,家里古董字画堆成山,可架不住袁克定天天唉声叹气。 1949年北平解放,章士钊听说袁克定快饿死了,赶紧给毛主席写信求情。 毛主席大笔一挥:“每月发60块生活费,安排到文史馆上班。”这下可炸了锅,老百姓都说:“这种复辟余孽凭啥吃公家饭?” 要说袁克定晚年也够惨的,住的是张伯驹家的破平房,穿的是补丁摞补丁的长衫。 每天吃饭前非得系上餐巾,拿刀叉切窝头就咸菜,还跟人说:“这是西餐的规矩。”文史馆的老同事都笑话他:“都混成这德行了还摆谱!”可人家袁克定照样摇头晃脑地念古文,闲了就拉拉京胡,倒是自得其乐。 转眼到了2023年,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冒出件稀罕物——袁克定当年用过的烫金信笺。 巴掌大的纸片上写着“云台亲笔”,还盖着朱红私章。 这物件被个河南来的古董商收了去,转手就拍出20万高价。 有专家考证,这信纸是袁克定晚年穷困时偷偷变卖的,没想到百年后成了收藏界的热门货。 更稀奇的是,2024年清明节,有个自称袁克定曾孙的年轻人跑到河南安阳袁林祭祖。 这人叫袁宏业,在深圳开了家科技公司,说是要重修袁家祠堂。 当地文物局的人跟他聊起来,发现他手机里存着袁克定晚年的日记照片。 日记里写着:“余虽不肖,终未负华夏血脉。”这话传到网上,惹得历史爱好者们吵翻了天,有人说这是洗白,也有人夸他有骨气。 要说袁家后人,现在混得最好的要数袁克定的孙子袁家融。这老爷子九十多岁了,住在天津五大道的小洋楼里,每天拄着拐杖在院子里遛弯。 2022年有记者去采访,他摸着客厅里的袁世凯画像说:“我爷爷这辈子,成也野心,败也野心。可他到死没当汉奸,这点气节我们老袁家得记着。” 2023年北大历史系出了篇论文,说他在伪满洲国档案里留了重要线索。 原来1938年关东军想拉拢他当顾问,被他写信骂得狗血淋头。这封信现在存在辽宁省档案馆,成了研究抗战时期士绅态度的关键证据。 张伯驹,《春申旧梦录》,中华书局 《北京日报》2023年4月报道《潘家园惊现袁克定遗物》 《河南日报》2024年清明节特别报道《袁林祭祖现神秘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