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人质疑48元一块的网红“玉米蛋挞”成本才5块,一老板忍不住回应,说她家用的玉米一根成本就得8块,整个蛋挞成本在28块左右,每个师傅得练手50-70根玉米才能切出完美的造型,这都是成本。网友:师傅练手的损耗也需要我们买单? 据中国蓝新闻5月26日报道,大家最近上网应该总能刷到“玉米蛋挞”,这个东西一上市,可在甜品圈子里掀起了不小的热潮。 尤其在一些商场里的甜品店,不少人排长队就为了尝上一口这网红甜品到底是什么滋味儿。 不过,这玉米蛋挞的价格可不便宜,普遍都在48元一块,都快赶上一份正餐的价格了。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掏钱买。 这玉米蛋挞为啥能卖这么贵呢?有人就开始估摸成本了,说这玉米蛋挞的成本也就5块钱。 此话一出,可引起不少热议,说一块小小的蛋挞,成本才5块,卖48块,这不是暴利嘛! 但事情可没那么简单,有一个卖玉米蛋挞的老板就站出来说话了。 这位开韩料店的常老板表示,她们店里的玉米蛋挞,用的玉米可是知名品牌的,光一根玉米的成本就得8块了。 这么一算,整个玉米蛋挞下来,一块的成本在28元左右,就这还没算上制作过程中的损耗呢! 毕竟,店里一个师傅平均要练手50-70根玉米,才能切出完美的造型,这背后的成本也不容小觑。 如果从成本角度来看,这玉米蛋挞的定价似乎也有它的道理。 知名品牌的玉米,品质肯定是有保障的,口感、甜度、新鲜度都和普通玉米不一样。 而且,为了做出好看的造型,师傅得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这也是成本的一部分。 就像学一门手艺,刚开始肯定得交不少“学费”,这“学费”最终也会分摊到产品价格里。 不过,消费者可对这个解释不买账。毕竟,大家买甜品是为了享受美味,不是为了给商家的人力成本买单。 难道师傅练手的损耗也得摊在消费者头上吗?这显然不合理呀!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成本这么高,那商家可以少赚点,把价格降下来啊。 但商家觉得,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开店是要盈利的,房租、水电、员工工资这些都得考虑进去。 如果价格定得太低,可能连成本都收不回来,更别说赚钱了。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在消费市场里,商品的价值到底该怎么衡量?是只看成本,还是综合考虑品牌、品质、服务这些因素? 其实,这两者都重要。 成本是基础,没有合理的成本,商家就没办法持续经营。但品牌和品质也是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玉米蛋挞来说,商家要想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掏钱,就得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合理定价。 可以适当降低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比如优化制作流程,减少损耗。 而消费者呢,在购买的时候也要理性消费。就像有人说的,觉得贵,咱不买就完事儿了!这个东西没有销量以后,商家还能卖的下去吗? 那么,从法律角度看,这玉米蛋挞的定价有毛病吗? 《价格法》第7条规定:经营者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从成本角度,常老板称自家玉米蛋挞因使用知名品牌玉米等,成本较高,定价有其依据。 如果商家确实如实核算成本,包括品牌玉米采购成本、师傅练手的人力成本等,在定价时考虑这些合理因素,从法律层面看,那其定价行为有一定合理性。 但另一方面,如果商家在定价过程中,存在虚报成本、夸大品牌价值或以不正当手段抬高价格等行为,就违背了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原则。 比如,如果商家所称知名品牌玉米实际并无相应品质或价格优势,或者师傅练手损耗成本被不合理放大并转嫁给消费者,这就属于不公平定价,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所以,商家定价需严格遵循此法条,确保定价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合法与诚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0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当商家定价48元一块玉米蛋挞时,消费者有权利判断该价格是否合理。 部分消费者认为成本5块却卖48块不合理,这反映出消费者对价格合理的诉求。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看,商家定价过高可能使消费者无法获得公平交易条件。 如果商家不能充分证明高定价与高品质、高成本之间的合理关联,消费者就会觉得自己在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公平交易权受到侵害。 并且,商家应该在定价时充分考虑市场和消费者接受度,提供价格合理、品质有保障的商品,保障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实现。 对于“玉米蛋挞”的定价,你有什么看法? 信源:中国蓝新闻 2025.5.26 #夏日生活打卡季#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