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2年,后晋皇帝石敬瑭驾崩,新君石重贵在父丧期间,目光却始终停留在婶婶冯氏身上。
太极殿内,哀乐低回,石敬瑭的灵柩庄严伫立,殿内文武百官强忍悲痛,实则各怀鬼胎。身着孝服的石重贵跪在灵前,但他眼神却穿透缭绕的香火,始终停留在冯氏身上。冯氏虽然穿着素服,却难掩其秀丽风姿,反而平添了几分惹人怜惜的柔弱,她眼角眉梢的哀伤,深深吸引着石重贵。夜色降临,冯氏在寝宫梳妆,忽听“吱呀”一声,房门被人大力推开,一阵寒风夹杂着酒气和龙涎香扑面而来。石重贵脚步踉跄地走进房间,他气息粗重地说:“婶婶,侄儿来探望您了。”冯氏惊吓之下站起身,手中的发钗掉落在地,她颤抖着说:“陛下!这有违礼法,万万不可!” 她试图挣脱,却无济于事。
不久,宫廷内传出石重贵要册封冯氏为皇后的消息,朝野震动。大臣们窃窃私语,议论纷纷。宰相冯道第一个站出来,恳求石重贵重新考虑,指出这桩婚事有悖伦理,必将招致天下非议。石重贵却毫不理会,强硬地表示这是他的旨意,不容置疑。另一位大臣景延广也试图劝谏,提醒他此时后晋与契丹关系紧张,后宫的变故可能会引发朝堂动乱。但石重贵对此置若罔闻,他沉迷于和冯氏的恋情,执意要立她为皇后。
于是,冯氏成为皇后,独得石重贵恩宠,两人日夜笙歌,醉生梦死。朝臣们虽不满,却无人敢再直言劝谏。石重贵荒废朝政,对来自北方的契丹威胁视而不见。而石敬瑭生前对契丹国王耶律德光百依百顺,与石重贵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耶律德光因此震怒,派使者前来质问,索要岁贡。石重贵怒斥使者,表示不再臣服于契丹。此举激怒了耶律德光,他以此为借口,准备南下征讨。
一日,冯氏提醒石重贵契丹探子已逼近边境,景延广也曾上奏此事。石重贵却怒斥景延广,将冯氏搂入怀中,宣称有他在,谁也伤害不了她。后晋内部矛盾重重,石重贵继位本就缺乏民心,加上他沉溺于享乐,朝堂上一些大臣暗中联络地方势力,图谋不轨。青州节度使杨光远更与契丹暗通款曲,为契丹大军南下提供便利。耶律德光抓住时机,挥兵南下,所过之处,生灵涂炭。
边境告急的奏章如雪片般飞来,但石重贵却仍然与冯氏沉醉于酒色之中。直到契丹军队兵临城下,他才惊觉大势已去。此时,朝堂之上已是一片混乱,群臣各自为营,毫无应对之策。梁都沦陷,石重贵与冯氏成为阶下囚,被押往北方。一路颠簸,冯氏容颜憔悴,昔日风华不再。在黄龙府,他们被安排到荒地耕作,过着与曾经的荣华富贵天壤之别的生活。夜深人静,冯氏常常回忆起大梁宫殿的奢华,以及那段不被世人容忍的爱情。而石重贵则在悔恨与思念中日渐消瘦,最终郁郁而终。冯氏守着他的坟墓,孤独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