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都市快报·橙柿直通车记者带着90岁李爷爷(化姓)求助想要修复的40年梅花牌手表,来到了修表师傅汪定华师傅的家里。了解到李爷爷的求助后,汪师傅主动提出帮助李爷爷免费修复手表。
汪师傅和父亲都是修表匠,传承了两代人的钟表故事,让不少市民又重新关注起钟表行业。报道刊登后,橙柿互动APP、都市快报85100000热线电话等渠道,接到了数十位市民的电话,都想问问汪师傅的联系方式,修一修自家那块多年不走的老手表。
“这两天联系我的人不少,尤其是老年人,拿着一些年份很长的手表来找我。”汪师傅说,他知道这些手表,对于老年人来说意义非凡,虽然修复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但他也会提供一点优惠。
其实钟表维修行业,一直都距离大家不远,甚至越来越近。在李爷爷的求助刊出后,百年老字号杭州亨得利钟表店也向都市快报热线来电,表示愿意为李爷爷修复手表。
解放路上的亨得利
已经陪伴杭州人151年
杭州亨得利位于上城区解放路218号,座落于解放路与浣纱路东北街口。
走进门店,一楼是钟表维修与销售区域,二楼还有一个专业的维修车间。店经理贺雪莲说,杭州亨得利百年老字号目前仅此一家门店,无论是钟表销售还是维修,都在这里。
老杭州们一定不陌生,自从1970年开始,杭州亨得利就在这个街角,见证着人民生活的发展进步。
而这家百年老字号,与杭州的渊源远不止如此。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宁波庄村人应启霖、王光祖、庄州泉三人集资,于宁波东门街创办了一家名叫“二妙春”的钟表店。1911年前后,“二妙春”在杭州清河坊高银巷口开创了第一家分店,这就是杭州亨得利钟表有限公司的前身。
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前后,杭州的商业繁华区域逐渐向保佑坊、羊坝头一带转移。亨得利钟表在保留老店的基础上,也在羊坝头开出了分店。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经营清淡的亨得利在1950年申请停业。直至1958年,原杭州亨得利职工申请恢复经营,杭州亨得利成为集体所有制单位,实行“公私合营”,更名为“青年钟表店”。1970年,杭州亨得利正式迁至解放路现址,并于1986年申请恢复老店名获批更名为“杭州亨得利钟表商店”,直至今天。
三代修钟表的老师傅说
唯有热爱与执着
才能扎根
修表师傅董敏,今年57岁了,是杭州亨得利在职最有资历的师傅之一。
和先前报道中的汪定华师傅一样,董师傅也是来自钟表世家,清末民初时,董师傅的爷爷就从事钟表维修工作。“爷爷的故事,我爸爸很少提起,我只知道,那个年代日子很苦,爷爷作为个体,一个人在做钟表维修。”
跟随爷爷的脚步,董师傅的父亲也在解放前步入了这一行,到了董师傅这一代,他又从父亲身边一点点学起,从学徒成长为一位技术过硬的老师傅。
谈起自己的百年钟表世家,董师傅说,之所以能够一代又一代地扎根进这个行业,唯有热爱和执着。
“我父亲和我刚入行时,经济环境都不如现在,但跟着父辈的脚步,并不是因为‘讨口饭吃’。”董师傅说,对于这个行业的耐心、热爱、兴趣、执着,或许是刻在骨子里的。
十五六岁的时候,董师傅对钟表展现了极大的兴趣。父亲只是将家里的钟表拿出来交予董师傅。尚未成年的董师傅,每天做完了功课,便绕在钟表旁,不断地拆开、组装。“当时有一台三五牌的台钟,发条很粗的,上满了可以走15天。这种钟表,反反复复地拆装,时间一长,原理就一点点通了。”
在董师傅眼里,钟表行业并不是一个可以吃老本的行业,也不是一个允许“三分钟热度”的行业。“你看我三代人都修钟表,但实际上,在入门的时候,或许是父亲、师父帮助很大,但这些帮助,是不能扶持一个钟表人在这个行业一直走下去。”
钟表行业是日新月异的,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直至今日,钟表相关的技术工艺依然飞速发展,每年都会有崭新的技术应用在钟表上。“这也是为什么,钟表这一行不能有‘三分钟’热度。”
“比如说,我年轻的时候当了三年学徒,发现自己会了出师了,干了两年不干了换个行业,等到后面再回归,就会发现钟表业又是另一副面貌,手上的技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你对这个行业不够热爱,没有耐心,哪怕有学习能力,也很难做好这一行。”
在杭州亨得利修一块手表,如果手表问题简单,专业手表维修师傅单维修机芯可能两到三个小时能够解决,但对于客户来说,从把手表拿去修到取表,可能要经历至少15-20天的时间,因为前前后后还有各种标准化工序,前台初检、预检、排修、订件,外壳清洗、机芯全面拆解检修,重新清洗加油组装后再调试、最后要通过长达至少一周的质检时间,确保各项数据达到标准要求,以让客户的表尽可能的完美,才能放心交出。“这不过是简单情况下的表。比如有的客户拿来的表,表况可能比较差,年代比较久远,或者还有些是复杂工艺多功能机芯,我们维修师傅花费的时间就会更多,有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有一些就需要资深老师傅出马。这些情况,是每个钟表人生涯里都会遇到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很难去完成这样的工作。”
新师傅入行12年
对亨得利这块招牌感情很深
耐心的背后,是对钟表行业的热爱。贺经理说,车间里不少年轻师傅们,虽然经验没有老师傅们充足,但对钟表相当负责,有时候为了能修好一块表,可以忘记自己吃饭;到了休息日还想起一块修了一半的表,也会主动回来加班完成。
蔡志成是维修部管理主管。他出生于1985年,辽宁沈阳人,在杭州已经近10年了。
蔡志成入行12年,他的父亲是他的第一任师父。“我爸爸当时在沈阳手表厂里上班,但并不像其他前辈一样是耳濡目染长大的。”蔡师傅说,虽然钟表这一行对年幼的他没有过多的熏陶,但自从父亲开始手把手教后,他对这一行有着极大的兴趣。
“我对于钟表行业的热爱,其实更多地源于后天,并不像其他前辈一样,可能没有成年就对这一行业有极大的兴趣。”
蔡志成认为,干这一行,父母的帮助是很大的,不仅仅在于说学会修钟表这个技能,更重要的是父母对他从小到大的教育,让他有很强的责任心,也有足够的耐性。
“真的深入到这一行以后,我才发现自己其实是喜欢这一行的,我喜欢去钻研一些东西,也有责任心,一干起活来,除非做完,不然我可能就要花很长时间才会停下来,不然心里会有一些难受。”
掌握一定技术的蔡志成,后面来到沈阳亨得利当学徒。“我对亨得利的感情是很深的,我最早起步,除了我的父亲,亨得利也一直在给我帮助。”
后来,蔡志成加入了盛时集团,一个国内领先的腕表产业链服务提供商,专业从事腕表零售、批发业务,提供腕表维修等售后服务及周边产品。后工作调动,在安徽宣城工作了三年,后调任杭州。
“2017年,我来到杭州亨得利,看着这块老字号招牌,内心挺亲切的。”蔡志成说,在自己心里,自己和这个职业这个行业已经绑定了,“我现在做好每一项工作,提升自己,不仅仅是我自己的成就,也是把杭州亨得利百年老字号这块招牌继续打出去,也是我们钟表人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
在宣城的三年,他结识了一位当地姑娘。很快,他在宣城成了家,还有了两个儿子。“现在老婆孩子都在宣城,大儿子在上小学,小儿子在上幼儿园。父母还在老家,有时候会在海南过冬。”蔡志成说,他现在已经开始准备把家人都接到身边来,“现在在忙孩子入学的事情,我自己也准备在杭州落户。”
哪怕退休
老师傅们也会回来看看
“可能大家对钟表维修这个行业有点陌生,看着身边曾经的钟表店一点点关掉消失,觉得这个行业可能距离身边越来越远,甚至要被时代淘汰,其实不是这样的。”贺经理说,其实现在愿意涉足这一行的年轻人,并不少。
“像我们车间两位小师傅,虽然说是年轻人,也已经考到了四级五级高级维修技师职称了。公司对钟表维修,有着长期的标准化、规范化培训,包括国内外的相关授权品牌,也会定期举行相关培训,加上我们这边老师傅经验丰富,以老带新的模式下,我们一些进来的新人,成长都很快。”
在杭州亨得利,依然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一线
贺经理说,橙柿直通车记者采访过的汪定华师傅,离开杭州亨得利后,还是会时不时地回来转一转。“我当时来到门店的时候,汪师傅已经不在店里了,但是也能看到他的身影。”贺经理说,邀请老师傅回来做指导,也是杭州亨得利的传统,“老师傅们有时候也放不下这一行,哪怕退休了,心里也会想着。他们的工作经验非常可贵,在他们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我们都会请他们再来指导指导,给新师傅们上上课。”
“钟表这一行,是细水长流的,是不能吃老本的。时代不断变化,表也会越来越高级,会有更多的设计、工艺,消费者还会拥有更多的功能。对于我们师傅来说,都是一种考验。”董师傅说,钟表这一行,其实和汽修行业很像,“不能说,我会修一辆车,其他就都会修;我今年会修车,我就懈怠了,觉得以后的车我都会修。这一行是无限学习的一行,人类总会发展进步的,手表也会跟着人类文明不断更新迭代,所以当老师傅和新师傅坐在一起,去交流学习,一起进步,才是钟表维修最大的传承。”
贺经理告诉橙柿直通车,正如董师傅所说,现在依然可以看见不少年代久远的手表来到店里维修。“其实这些手表背后,都承载着一个人、一个家庭背后的年年岁岁。”贺经理说,有的老人可能不太负担得起修表的费用,杭州亨得利会尽可能给一定的优惠,“70岁以上(凭身份证),医护工作者、军人、警察、人民教师(凭工作证),换电池打对折;全套检测,外观清洗,卸表带终身免费;手表保养具体看品牌和机芯都有不同折扣,但比如有些国产表已经停产没有配件了,那我们也实在没办法承接,所以还是要看手表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