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非死不可。街亭之战中他违抗诸葛亮当道扎营命令致街亭失守,兵败后又畏战潜逃,致使士兵溃散,罪行严重。诸葛亮为了严明军法整肃军纪,不得不挥泪斩马谡。而刘备曾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却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也难辞其咎 从诸葛亮的角度看,斩马谡是一场艰难的抉择。他对马谡,有着知遇之恩,也有着栽培之意,本期望马谡能成为蜀汉的栋梁之才。在南征时,马谡提出“攻心为上”的策略,帮助诸葛亮成功平定南中,让诸葛亮对他的才能深信不疑。然而街亭之战,马谡的表现却让诸葛亮的期望彻底落空。 在当时的蜀汉阵营中,马谡的行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军中将士对他的违抗军令和临阵脱逃感到愤怒与失望,若不严肃处理,难以平息众怒,更无法向全军交代。同时,蜀汉内部各方势力错综复杂,诸葛亮的决策必须考虑到政治平衡。李严等原本就对诸葛亮大权独揽心怀不满,若诸葛亮不依法处置马谡,必然会被他们抓住把柄,从而引发内部的政治动荡。 从长远的战略角度来看,街亭的失守使蜀汉失去了北伐的最佳时机,也让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规划遭受重创。为了稳定军心,重振士气,诸葛亮必须以严厉的手段来整顿军纪,让全军明白军令如山,不可违抗。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既是对马谡个人的惩处,也是对蜀汉军队的一次整肃,更是对整个蜀汉政权的一次警示。这一事件也成为了诸葛亮一生中最痛心的回忆,他不仅失去了一位得力的助手,更对自己的用人之道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此后,诸葛亮更加谨慎地选拔人才,力求不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