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79年,唐楼村的村民在挖水渠的时候,挖出了一口楠木棺椁,众人废了好大劲打开棺

1979年,唐楼村的村民在挖水渠的时候,挖出了一口楠木棺椁,众人废了好大劲打开棺盖,却被里面的景象吓得四散奔逃! 那年5月,江苏泰州西郊唐楼村发生了一件让村民们汗毛倒竖的事,那天十几个庄稼汉在地头挖水渠,铁锹突然“哐当”一声卡在土里。 老刘蹲下身扒拉几下,发现土里埋着块乌黑发亮的木板,木匠老吴凑近一瞧,惊得直拍大腿:“这是楠木棺材板!”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开,原本躲得老远的村民又凑过来,抡起锄头铁锹围着土坑刨。 这棺材埋得不算深,可外层裹着层灰白色硬壳,像给棺材穿了层铠甲。 后来专家说这叫浇浆墓,是拿糯米汁混着石灰砂土浇筑的,明代有钱人才用得起这种防盗防腐的墓葬。 七八个壮劳力折腾半天才把棺材撬开条缝,老吴抄起撬棍往缝里一捅,棺材盖“嘎吱”响着被掀开。 黄褐色液体里泡着个穿官服戴乌纱帽的古人,脸上蒙着张写满蝌蚪文的黄纸,把抻着脖子看的村民吓得连滚带爬往田埂上跑。 有眼尖的瞅见尸体随水波晃荡,以为闹了僵尸,抄起铁锹就要往棺材里填土。 三天后泰州博物馆的人风风火火赶来,带着瓶瓶罐罐开始抢救,棺里泡着的人穿着四品官服,腰上缠着条断成两截的皮革腰带,乌纱帽漂在褐水里像个小船。 最可惜的是尸体身上衣裳,原本浸泡在棺液里四百多年都没烂,被村民拖出来见了风,不到两时辰就化成黑乎乎的烂布片。 专家从墓志铭和路引纸上拼凑出墓主身份:这位是明成化十七年二甲头名进士胡玉,相当于全国第四名的学霸。 当年他四十岁中举,在京抄书三年才考上进士,六十岁外放陕西当布政司参议管粮草,六十三岁死在任上。 棺材里那包没被祸害的随葬衣物,有姜黄色云纹缎长衫、蓝布宽袖袍,还有件米黄色绸子连衣裙,现在都锁在泰州博物馆的恒温柜里。 要说最离奇的发现,还得数那条泡得发硬的素金腰带,工匠拆开内衬时,抖落出六张泛黄草稿纸,上头密密麻麻写着科举考试的策论。 落款人叫刘绅,是比胡玉晚十二年考中的进士,原来明代官服归工部管,礼部把落榜生的草稿纸当废品处理,阴差阳错被糊进腰带衬里。 胡玉大概到死都不知道,自己腰间缠着前辈考生的“高考草稿”。 如今在泰州博物馆,隔着玻璃能看到乌纱帽两侧的展角像燕子翅膀般翘起,素金腰带的鎏铜片在射灯下泛着幽光。 玻璃柜旁的解说牌写着:“该墓葬为研究明代浇浆墓结构及官员舆服制度提供了珍贵实证。” 而四十多年前被吓跑的村民们至今还记得,那天掀开棺材时闻到的淡淡松香味,那是外层五厘米松香层历经五百年仍未散尽的气息。 信息来源: 泰州市博物馆官网《江苏泰州西郊明胡玉墓出文物》 《文物》1992年第8期刊载的黄炳煜考古报告

评论列表

苏米
苏米 1
2025-05-26 06:30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