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义:成毅第二?平台押宝的“仙侠备胎”为何频频翻车? 在流量为王的内娱江湖,刘学义的2024年堪称一部现实版《翻车启示录》。从鹅厂《念无双》到裤家《花间令》,从桃厂《落花时节又逢君》到芒TV《春花焰》,这位被寄予厚望的“三界男神”在四大平台连扑四部男主剧,豆瓣评分集体跌破5分,播放量更是被同期成毅主演的《莲花楼》甩出三条街。当平台悔恨不迭地发现,这个“成毅代餐”连对方的影子都摸不到时,刘学义却悄然进组谭松韵主演的宅斗剧《兰香如故》,开启新一轮“自求多福”的冒险。 一、仙侠折戟:平台造星的“流量陷阱” 刘学义的困境,本质上是平台工业化造星的必然产物。自《琉璃》中柏麟帝君凭借“破碎感”封神后,欢瑞世纪迅速将其定位为“成毅第二”,试图复制“古装美男+虐心人设”的流量密码。然而,这种精准投放的工业化策略,却在现实中遭遇三重暴击: 其一,剧本同质化引发审美疲劳。 四部男主剧清一色围绕“仙界权谋+三生三世”展开,《念无双》的“花神与山茶花妖”与《香蜜沉沉烬如霜》高度撞车,《花间令》的“疯批县令”人设后期逻辑崩坏,观众吐槽“编剧像是用ChatGPT生成的”。这种流水线式创作,让刘学义的演技被禁锢在“白衣战神”的壳子里,即使《少年歌行》中光头造型惊艳出圈,也难以摆脱“仙侠钉子户”的标签。 其二,制作粗糙暴露行业浮躁。 投资2.4亿的《落花时节又逢君》因女主袁冰妍税务风波被迫AI换脸,绿幕抠图特效被讽“仙界变乡村别墅”,3.8分的豆瓣评分创下平台年度新低。更讽刺的是,男二敖瑞鹏凭借清爽外形和灵动演技反获“艳压”评价,弹幕刷屏“敖瑞鹏才是真男主”,暴露出平台过度依赖流量明星的致命缺陷。 其三,观众审美升级倒逼转型。 当《淮水竹亭》《漫长的季节》等现实题材剧集播放量吊打S+古偶时,平台仍执着于“流量+IP”的陈旧公式,最终导致刘学义在Z世代观众中的好感度直线下滑。正如某平台制片人直言:“三亿投资全砸在换脸营销上,剧本却烂得像ChatGPT生成的,扑街才是正常操作。” 二、成毅镜像:流量密码的“幸存者偏差” 对比成毅的成功,刘学义的困境更显残酷。同样出身欢瑞,成毅凭借《沉香如屑》《莲花楼》等剧实现“剧带人红”,而刘学义却陷入“人带剧扑”的怪圈,背后折射出的是流量时代的“幸存者偏差”: 1. 角色适配度的天堑鸿沟。 成毅的“破碎感”精准踩中观众的保护欲,其主演的《莲花楼》中,李莲花的病弱形象与江湖权谋形成强烈反差,而刘学义的“美强惨”人设却因频繁重复沦为套路。正如业内人士指出:“刘学义的骨相属于‘慢热型’,需要特定光影才能展现优势,而成毅的‘破碎感’更能激发观众共情。” 2. 商业价值的马太效应。 成毅的粉丝基础稳固,2025年生日直播吸引1700万观众,超话签到破50万,商业价值位列公司艺人榜首;而刘学义同期热搜时长不足500小时,代言多集中在二线品牌,差距一目了然。这种差距在剧集招商时尤为明显——成毅主演的S+级项目招商能力稳定在S级,而刘学义的男主剧却因风险过高被平台列为“B级投资”。 三、破局之路:从“三界钉子户”到“演技六边形” 结语:在废墟上重建的可能性 刘学义的2024年,是内娱造星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当平台迷信流量公式,当观众厌倦套路化创作,当演员困在类型化角色中,这场“扑街四部曲”恰如一面镜子,照见行业的浮躁与焦虑。然而,正如《兰香如故》中林锦岐与沈嘉兰在家族权谋中破局重生,刘学义的演艺生涯或许也暗藏转机——毕竟,在流量退潮的沙滩上,真正的金子终将发光。当行业开始重新审视演员的本体价值,当观众期待“可验证的专业性”,那个在《落花时节又逢君》中坚持零替身补拍336小时的刘学义,或许正在废墟上重建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刘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