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唐朝,李贺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后,没想到整个唐朝都没人能接上,直到宋朝,一个酒

唐朝,李贺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后,没想到整个唐朝都没人能接上,直到宋朝,一个酒鬼在喝醉后竟随口说出了下半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话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这首诗是他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 他在抑郁不得志的状态下,于是就将情感寄托于诗歌创作,时常骑着毛驴,背着锦囊,随时将灵感记录下来。 这首诗借金铜仙人被拆迁离汉宫的故事,抒发了他交织着家国之痛与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他出生于唐宗室郑王房后裔的家庭中,虽然家族早就大不如前。 可是他自幼聪慧,年仅七岁就能作诗,声名远扬。当时的大文豪韩愈、皇甫湜听闻他的事迹后,亲自前往测试,李贺援笔立就《高轩过》,令他们惊叹不已,从此李贺神童之名就传播开来。 自成年起,他便有着通过科举入仕的念头,渴望借此一展胸中的宏大志向。然而事与愿违,因为他父亲名字为“晋肃”,“晋”与“进”同音,有人以避讳为由,阻止他参加进士考试。 尽管韩愈为此写了《讳辩》为他鸣不平,但他最终还是未能参加进士科考试,这对他的仕途是沉重打击。后来,他仅仅做到了从九品的奉礼郎,这与他的理想相去甚远。 一直直到北宋时期,石延年在一次与友人的宴会上,借着酒带来的灵感,对出了“月如无恨月常圆”的下联。 石延年和李贺在政途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自然能够深深的体会到这诗中的情感。 他起先的科举之路十分不顺,屡试不中。当时的科举制度以诗赋取士,石延年虽才华横溢,但可能因文风独特等原因,未能符合当时的考试标准。 直到真宗年间,他才从当时的右班殿直改任太常寺太祝,之后又升迁至大理寺丞。到宋仁宗时,他又担任秘阁校理,迁至太子中允。 石延年胸怀大志,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然而,他在仕途上并未得到重用,始终没有机会参与到核心的政治决策中。 因此当时宴会上有人提及“天若有情天亦老”,众人苦思冥想下联时,酒醉的石延年灵感突发,给出了下联。 他给出的下联以“月”对“天”,以“无恨”对“有情”,以“常圆”对“亦老”,不仅词性声律对仗工整,而且意境深远,与上联两相联配,自然融为一体,成为千古绝对。 石延年仕途坎坷,壮志未酬,导致心中抑郁,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在47岁时因病离世。 除了他的这句千古名句,在现代,毛主席也曾抒发情感,写出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下联。 这名句出自我们伟大领袖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胜利占领了南京。 毛泽东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触景生情,洋洋洒洒地写下了这首诗。他的下联在这里赋予了这首诗全新的意义。 他诗中的天若有情,是说看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实际上是深受这些残酷压迫的人民,一定要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确实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即使跨越千年但是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了新的内涵和表达,不断被赋予新的生命力。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天若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