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山东一大娘给八路军煮了浓稠的小米粥,饥饿的战士们狼吞虎咽。班长发觉不对劲,放下碗筷大声喊道:“不对,这粥有问题!”
1940年深秋,山东沂蒙山区,落叶纷飞。周大娘在灶间忙碌,锅内小米粥翻滚着香气,稠得像过年才能享用的佳肴。 十几位八路军战士,三天未曾果腹,眼巴巴地望着这难得的热食,口水直咽。炊事班长张老汉第一个上前,欲盛粥却迟疑了,他想起昨日在村口遇见周大娘时,她家早已断粮,仅剩些干树皮和野菜根。 看到周大娘眼角的泪光,张老汉心头一震,碗碰在锅沿发出清脆声响,急问:“粥里加了什么?” 战士们纷纷放下碗筷,甚至有人将含在嘴里的粥吐回碗中。周大娘颤抖着,灶火映照着她忽红忽白的脸庞,屋内还传来孩子细微的哭声,却并非她五岁女儿兰妮的声音。
半月前,“铁壁合围”将沂蒙山区村庄团团包围,八路军115师某部三班奉命转移伤员,借宿在周大娘家中。 周大娘的丈夫老周,曾是秘密联络员,去年冬送情报时被日军抓获,惨遭杀害。此后,她便将自家院子当作八路军的临时住所。 那年灾情严重,蝗灾、冰雹接踵而至,家家户户都缺粮少食,周大娘家后院的老槐树皮都被剥下来充饥。战士们携带的干粮早已吃完,只能靠挖野菜充饥。
几天前,村西王保长家的管家上门,说是东家要买个女孩服侍老母亲。周大娘抱着兰妮,泪水浸湿了满是补丁的衣裤。第二天破晓,她裹紧兰妮的棉衣,背着二十斤小米回家了。 战士们正吃粥,张老汉发现周大娘不断望向西屋,以往此时兰妮该在院子里玩耍了。 他想起村里的传闻,放下碗筷直奔村西。 王保长家门口,他果然看到一个身穿新衣的小女孩,正默默哭泣。
此事惊动了县大队,民运科派员处理。最终,战士们拿出半年的津贴,加上乡亲们捐赠的粮食,才将兰妮赎回。 那天,全村人聚集在打谷场上,看着周大娘抱着女儿痛哭。 周大娘对八路军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丈夫牺牲后,她家从未断过伤员。 日军扫荡时,她藏匿战士,自己则顶着枪刺在院中劳作。 去年春天,县大队文书老刘在她家养伤,伪军查户口时,她巧妙地将老刘伪装成瘫痪的亲戚,瞒过了敌人。
沂蒙山区人民,都有着类似的感人故事,周大娘只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 她家的枣树果实,鸡蛋,甚至女儿的新衣布票,都用于支援战士。 战争结束后,村里授予她“拥军模范”称号。她将奖状与丈夫的烈士证书并排挂起,常常感慨:“老周要是能看到今天……” 那些曾喝过她小米粥的战士,有的成为将军,有的留在地方工作,每年清明都会返回村庄,缅怀这三间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