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怎么可以捅出这么大的篓子!5月21日,朝鲜在清津造船厂高调举行5000吨级驱逐舰下水仪式,结果船还没滑进海里,直接卡在台上,船底被划开个大口子,现场一片狼藉。 金正恩亲眼目睹这一幕,当场暴怒,下令对五部门立案审查,还放话6月全会前必须修好,否则严惩不贷。这事儿到底是咋发生的呢? 首先是技术上没吃透。驱逐舰下水采用的是重力式下水,就像坐滑梯一样,得让船尾和船头的滑板速度同步。 结果呢,船尾先入水,船头还卡在台上,整艘船斜着栽进海里,船底被锋利的礁石划破。这就好比两个人划船,一个人划得快,一个人划得慢,船肯定得打转。 朝鲜之前也没怎么造过这么大的船,经验有限。而且这船设计有点“贪大求全”。 为了塞更多导弹,把舰体空间挤得满满当当,连直升机坪都不要了,重心高得跟跷跷板似的,本来就容易晃,下水时稍微节奏没对上,立马就出乱子。 管理上更是掉了链子。朝中社说事故原因是指挥不熟、操作不慎,说白了就是负责操作的人没掌握好技术,管理上也没做好协调。 金正恩批评这是“绝对的粗心大意、不负责任和不科学的经验主义”。意思就是靠老办法蛮干,没弄明白大船下水背后的物理原理。 这艘驱逐舰是朝鲜第一艘5000吨级驱逐舰,号称朝鲜版宙斯盾,配备74个垂发单元,能发射巡航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本来是想在国际上露个脸,结果首秀就成了首修。 朝鲜这些年重点都放在陆军和远程火力打击方面,海军发展相对滞后。 这次一下子就想造5000吨级驱逐舰,直接跳过中间导弹快艇、1000吨级护卫舰、3000吨级护卫舰成规模阶段性建设,步子迈得太大,结果就摔了个大跟头。 韩国《朝鲜日报》评论称,这起事故“让朝鲜的海军梦想泡了汤”。 国际社会纷纷质疑朝鲜的技术能力和工业水平,毕竟连这么基础的下水操作都能出问题,谁还敢相信他们能造出先进的战舰呢? 更尴尬的是,朝鲜官方媒体极少报道自身负面新闻,这次却直接披露了事故,说明影响实在太大,没法文过饰非了。 事故发生后,朝鲜成立了事故调查组,专家认定修复舰船平衡性需要2至3天,修复舷侧需要10多天时间。 但实际操作起来可没那么简单。朝鲜缺乏大型起重设备和专业打捞设备,要扶正这艘5000吨级的驱逐舰,简直比登天还难。 有专家分析,修复这艘船的成本可能接近建造一艘新舰的费用,而且就算修好了,这艘驱逐舰也可能是个“残废”,在高速航行或恶劣海况下随时可能散架。 这次事故给朝鲜敲响了警钟,海军建设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十年陆军,三十年空军,百年海军”,朝鲜要想真正提升海军实力,还得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工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