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64年,钱学森在研发东风2号导弹时,发现射程不够,几乎所有人都建议要多加助燃

1964年,钱学森在研发东风2号导弹时,发现射程不够,几乎所有人都建议要多加助燃剂。不料,一个小伙子站起来说:“不能加,一滴都不能加!而且要减少600kg助燃剂才行。”此话一出,全场一片哗然,可钱老却立刻陷入沉思 1964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钱学森眉头紧锁,凝视着眼前东风2号导弹的各项数据——都显示着该导弹射程不足。 这样的消息像一块沉重的大石头,压在整个研发团队的心中。 尽管已经有了东风1号导弹,但是我国为了提升导弹在打击距离、精度、载荷等方面的能力。想要其能够覆盖更大范围目标,适应更复杂战略需求。 再加上当年东风1号的发明主要基于仿制,我们想要通过自主设计与研发,掌握导弹总体设计、液体火箭发动机等关键技术,摆脱对国外技术依赖。 因此开始不断进行2号的研究实验。 面对这样的问题,经过现场勘测发现,是由于西北戈壁滩气温过高,火箭推进剂汽化膨胀,导致燃料储箱无法灌入足量燃料,进而使导弹射程不够。 当时,多数人提议增加燃料来解决问题,他们认为多加助燃剂,燃料越充裕,动力越足,射程肯定能上去。 但年轻的王永志从高温条件下火箭推进剂配比入手,提出了逆向思路,他说道,不能加,一滴都不能加!而且还要减少六百千克的助燃剂才能达到效果。 对于这样的建议,现场其他工作人员都认为他这个毛头小子在异想天开,根本不符合大众逻辑。 可是对于这样的发言,王永志是这样对钱学森解释的,这枚导弹采用的是液氧和酒精作为推进剂,当下正值戈壁滩高温,酒精受热膨胀。 因此加注过多不仅会增加导弹自身重量,还会导致燃料混合比例失衡。减少这六百千克的重量,看似削弱了燃料总量,实则能优化混合比例,提高了导弹的燃烧效率。 而且,减轻了整体的重量,还能降低空气阻力,从整体上提升飞行性能,反而更有可能达到理想射程。 钱学森经过认真推想,也逐渐认同他的说法。这看似大胆甚至有些冒险的提议,背后却藏着打破常规的创新思维,或许正是突破困境的关键。 钱学森最后还是同意了这个方案,可是大家一听到真要这样做,反对声不断此起彼伏,都认为这没有任何先例证明减少燃料可行,要承担的风险太大了。 可是钱学森却非常坚定,在他看来科学探索本就需要创新和勇气,不尝试就永远找不到出路。而且当时已经卡在这个瓶颈处许久,一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于是他力排众议,带领着同事们对这个想法进行不断计算推演,模拟调试。 最终在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按照王永志的方案调整后进行试射,大家都怀着忐忑的心情在现场等待着实验结果。 果然这枚导弹不负众望,精准命中1200公里外的预定目标,观测现场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许多科研人员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样证实了王永志的想法是正确的。 东风2号的成功发射,让我们国家拥有了中近程战略打击能力,有效提升了战略威慑力,为国家安全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 在它研制的过程中攻克了诸多关键技术难题,为后续我国各类武器以及航天运载火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而核心人物王永志也在这次事件中脱颖而出,他为我国战略导弹的更新换代和技术的提升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老师钱学森的悉心尽心培养下,王永志一步步成长为我国航天领域的领军人物。 多年后,王永志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主持制定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规划和总体方案。 他带领团队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实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首次载人飞行,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之后,又参与并指导了后续载人航天工程的一系列任务,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信息来源:央视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 王永志——时刻听从国家召唤 敢于赴汤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