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主持人问身价上亿的岳云鹏:“你给5个姐姐都买了房子,为什么弟弟还在家里种田?是因为弟弟没有帮过你?” 1985年的河南濮阳,那会儿,岳家盼儿子盼得厉害,毕竟前面已经有了五个闺女。岳云鹏(原名岳龙刚)一落地,全村都跟着高兴,觉得这是岳家盼来的“龙”。 没过多久,又添了个小儿子,这下家里总算有了两个“顶梁柱”,爹妈也决定不生了。可孩子多了,超生的罚款压下来,本来就穷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拉扯七个孩子,爹妈只能没日没夜蒸馒头卖钱,勉强糊口。岳云鹏的童年,身上穿的是姐姐们剩下的旧衣服,晚上兄弟姐妹几个挤一张床,他个子小,老被挤到床底下。后来实在受不了,干脆搬去牛棚睡,虽然味儿大,冬冷夏热,但好歹有了自己的一块地方。 这样的日子熬了四年。十三岁那年,家里实在掏不出68块钱的学费,岳云鹏只能辍学。十四岁,他就跟着五姐,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开始了打工的日子。他先是在石景山一家工厂看大门,干了一年,又跑去学电焊,结果发现自己不是那块料。 折腾来折腾去,进了一家饭馆,从刷盘子干起,好不容易熬成了服务员。谁知命运偏爱捉弄这小子。有一次,他把3号桌客人点的两瓶啤酒,错记到5号桌账上了。结账时客人不干了,指着他鼻子骂了足足三个钟头。 岳云鹏一个劲儿地道歉,委屈得眼泪直打转,最后自己掏了352块钱赔了账。就这样,老板还是把他给辞了。这口气,这份委屈,成了岳云鹏心里的一根刺,很多年后提起来,他都说,这绝不是什么值得感谢的“磨砺”。 不过,生活这东西,往往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离开那家饭馆,岳云鹏在“海碗居”面馆又找了份服务员的活儿。就在这儿,他遇上了生命里第一个贵人——孔德水,也就是后来的孔云龙。 一位常来吃饭的赵先生特别看好孔德水,就把他推荐给了当时正广招门徒的郭德纲。孔德水也仗义,去见郭德纲的时候,拉上了岳云鹏这个一起吃过苦的兄弟。就这样,两个年轻人的命运,因为这次引荐,拐了个大弯。他们一块儿拜了郭德纲,成了德云社“云”字科的弟子。 刚进德云社那阵子,对岳云鹏来说,日子可不好过。他脑子不算灵光,嘴皮子也远不如师兄弟们溜索。孔云龙都开始上台演出了,他还在后台扫地、擦桌子。不少人都觉得他不是说相声的料,劝郭德纲把他退了。可郭德纲力排众议,撂下一句话:“我宁愿养他一辈子,也不让他再回家种地。” 这份知遇之恩,岳云鹏一辈子都记在心里。他还没出名的时候,母亲来北京做心脏支架手术,是郭德纲帮忙联系医院,还掏了12万的手术费。 2011年岳云鹏结婚,婚礼的开销也是郭德纲一手包办。后来,德云社经历变故,曹云金他们一走,郭德纲更是把岳云鹏推到台前,砸资源捧他。可以说,没有郭德纲,就没有今天的岳云鹏。 一首《五环之歌》火遍大江南北,岳云鹏和他那张憨厚喜庆的脸,成了德云社响当当的招牌。收入自然水涨船高,他也总算有能力回报那些含辛茹苦拉拔他长大的亲人了。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在苦日子里给他温暖和支持的姐姐们。 岳云鹏大手一挥,给五个姐姐一人买了一套房。他还时常带着姐姐们上节目,五姐甚至借着他的名气做起了直播带货,姐妹几个的日子都好起来了。眼看着姐姐们都过上了好日子,大家的目光自然就落到了他那个还在老家务农的弟弟岳雪刚身上。这才有了开头主持人那个问题。 面对大家的疑问,岳云鹏也坦白。其实,他不是没想过拉扯弟弟。他给了弟弟三个选择:第一,跟他去北京,拜师学相声。可弟弟觉得自己文化不高,嘴也笨,不是那块料,婉拒了。第二,给他一大笔钱,让他去做生意。 弟弟又觉得自己没经商的脑子,怕把钱赔光了,甚至被人骗了,也放弃了。第三,直接在县城给他买套房,再配辆车,过城里人的生活。结果弟弟还是觉得,农村住着舒坦,习惯了田间地头,那种踏实的小日子让他安心。岳雪刚是这么跟哥哥说的:“咱爸走得早,你在北京打拼,姐姐们也都嫁了人,我得留下来照顾妈。种地挺踏实,我也知足。” 哥哥看弟弟主意已定,也就不再强求,尊重了他的选择。岳云鹏出钱给弟弟在老家盖了栋漂亮的三层小楼,还张罗着帮他娶了媳妇。起初,母亲跟着弟弟在老家生活。后来岳云鹏在北京买了别墅,就把母亲接到身边享福了。 而弟弟岳雪刚,则继续守在河南老家,承包了大棚种菜,日子过得也挺红火。每到农忙,只要有空,岳云鹏总会回老家,脱下大褂换上便装,跟弟弟一块儿下地干活,兄弟俩的感情,一点没变淡。 岳云鹏凭着自己,确实改变了整个家的命运,让姐姐们都扬眉吐气。而弟弟岳雪刚呢,用自己的方式,守着这个家的根,守着那份平凡的踏实。他心里明白,哥哥的今天来得不容易,自己的路也得自己走。大富大贵谁不向往? 可平平淡淡的安稳,又何尝不是一种圆满呢?有人说,弟弟才是岳云鹏最坚实的后盾,他守着家,才让哥哥在外打拼没了后顾之忧。这话琢磨琢磨,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