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不是单纯的"耳朵响",而是肝火、痰湿、肾虚、血瘀等内在问题在耳窍上...
耳鸣不是单纯的"耳朵响",而是肝火、痰湿、肾虚、血瘀等内在问题在耳窍上的表现。光靠营养神经、扩张血管,就像往着火的房子里喷水,火源不灭,火势只会反复。
/
临床上常见的耳鸣类型,看看你是哪一种?
/
1.肝火上冲型——耳鸣声大如雷,情绪激动时加重,伴随头晕目赤、口苦咽干,脾气一点就炸。这类人往往长期压力大、爱生闷气,肝火一旺,直接上冲耳窍。
用药思路:清肝泻火是关键,但别只用龙胆泻肝汤那么常规的套路。常以 夏枯草、钩藤 平肝熄风,配上 磁石、珍珠母 镇潜浮火,再加 川牛膝 引火下行,让肝火别老往头上窜。
/
2.痰湿蒙窍型——耳鸣低沉如潮水,耳闷耳堵,头昏沉像裹了湿毛巾,舌苔厚腻。这类人往往爱吃油腻、甜食,脾胃运化差,痰湿堵住了耳窍的清阳之气。
用药思路:化痰通窍是核心,但光用二陈汤太温和。可用石菖蒲、远志 开窍, 泽泻、白术 健脾化湿,再加 路路通 疏通耳窍经络,让痰湿有路可退。
/
3.肾精亏虚型——耳鸣如蝉,夜间安静时尤其明显,伴随腰膝酸软、健忘脱发。这类人往往熬夜透支、房劳过度,肾精亏虚,耳窍失养。
用药思路:填精补肾不能蛮补,否则容易滋腻碍胃。用 骨碎补、补骨脂 温肾通窍, 黄精、制首乌 填补肾精,再稍佐 砂仁 醒脾,让补进去的精微物质能被身体吸收。
/
4.气血不足型——耳鸣声细若游丝,劳累后加重,面色苍白,容易心慌气短。这类人往往思虑过度、久病体弱,气血无法上荣耳窍。
用药思路:补气血不是简单堆砌黄芪、当归,可用 人参、紫河车大补元气, 鸡血藤、丹参 养血活血,让气血真正能上达耳窍。
/
42岁的李女士,耳鸣两年,西医诊断为"神经性耳鸣",吃了半年甲钴胺毫无效果。她的耳鸣像电流声,夜间加重,伴随头晕、腰酸、失眠。舌淡红少苔,脉细弱。
/
辨证为 肾精亏虚兼肝血不足,我用 左归丸加减(熟地、山茱萸、枸杞、龟板胶、鹿角胶),配合 磁朱丸 镇摄浮阳。调理一个月后,耳鸣减轻大半,睡眠质量明显提升。
/
耳鸣越早调,效果越好!拖成慢性后,治疗周期会大大延长。而且别乱用补肾药!很多人一耳鸣就吃六味地黄丸,结果越吃越胀,因为脾胃根本运化不动。
阅读:35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