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0年的元宵节,准备回家的孙家栋,发现食堂竟然有红烧肉,一时馋嘴的他,便决定

1950年的元宵节,准备回家的孙家栋,发现食堂竟然有红烧肉,一时馋嘴的他,便决定去食堂吃碗红烧肉再回家,却没想到这碗红烧肉竟改变了他的一生。 1950年元宵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园里飘着零星的雪花,土木工程系学生孙家栋正往校门口走,蓝布棉袄口袋里揣着省吃俭用攒下的车票钱。再过半小时,开往沈阳的绿皮火车就要发车,家里老母亲早早就捎信说包了酸菜馅饺子等他团圆。 路过食堂后墙时,油汪汪的肉香突然钻进鼻孔,几个同学端着搪瓷碗从拐角冲出来,碗底粘着暗红色的肉汁。“老孙快走!今儿有红烧肉!” 带头的东北小伙舌头都捋不直了,拽着他袖子就往食堂跑,孙家栋喉结动了动,书包带子勒得肩膀生疼——他上次吃肉还是半年前大哥结婚,八大碗里那筷子颤巍巍的五花肉让他惦记到现在。 二十米长的打饭窗口前排起歪歪扭扭的队伍,铁皮饭盒叮当响成一片,炊事员老张头举着大铁勺敲锅沿:“每人限打一勺!苏联专家带来的罐头肉,管够!” 孙家栋伸长脖子往前数,数到第七个窗口突然听见背后炸开声吆喝,系主任踩着结冰的台阶冲进来,呢子大衣领子上沾着雪片子:“空军来招人!俄语过关的现在去教务处!” 搪瓷碗“哐当”砸在水泥地上,孙家栋左手攥着打饭票,右手捏着火车票,指甲盖在硬纸片上掐出个月牙印。 他想起去年夏天在图书馆翻到的《航空知识》画报,那些银白色的战斗机插图在煤油灯下泛着光。等回过神来,红烧肉窗口已经挪到五米开外,教务处门口倒乌泱泱挤满了人。 3天后,开往北京的闷罐车里塞着38个哈工大学生,孙家栋蜷在帆布包上啃冷馒头,车皮接缝处漏进来的风刀子似的往脖子里钻。 同行的沈阳小伙裹着军大衣打哆嗦:“你说咱这是要去学开飞机?”孙家栋没搭腔,把冻僵的手指头伸到鼻孔底下哈气——教务处那晚贴着告示,说是要培养航空技术人才,具体学什么谁也没闹明白。 到了南苑机场才知道,他们要进的是刚成立的空军第四航校,苏联教官说话带着伏特加味儿,上午教空气动力学用俄语,下午拆米格机零件用扳手。 孙家栋的棉袄袖子总沾着机油,笔记本上记满蝌蚪似的斯拉夫字母。有回练拆卸起落架,他猫在机翼底下冻了俩钟头,起来时膝盖都不会打弯了。 转过年开春,教务长把孙家栋叫到办公室。桌上摊着张红头文件,说要选派优秀学员去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深造。 孙家栋盯着文件末尾的国徽印章发愣,耳边嗡嗡响着老家房梁上那窝燕子——当年他考上哈工大,母亲在燕子窝底下摆了桌地瓜宴。 在莫斯科的6年,孙家栋宿舍床头总摆着本翻烂的俄汉字典,有回做风洞实验数据测算,他在图书馆熬了三个通宵,最后被管理员拿笤帚撵出来。 1958年领到毕业证那天,校长亲手给他别上斯大林金质奖章,沉甸甸的坠得西装口袋直往下坠。 回国后没歇上俩月,一纸调令把孙家栋拽去国防部五院,钱学森带着他参观实验室,桌上摆着个铝皮饭盒改装的卫星模型。 钱学森拿钢笔敲着饭盒盖:“咱们要搞自己的卫星,你敢不敢接这个活儿?”孙家栋蹲在地上瞅那个饭盒,突然想起哈工大食堂的水泥地——当年那碗没吃上的红烧肉,愣是把他推到了这个铝皮饭盒跟前。 搞“东方红一号”那阵子,孙家栋办公室的灯就没在十二点前熄过,有回测试太阳帆板,他猫在厂房顶棚上盯数据,雪花顺着领口往里钻。 底下技术员喊他下来喝口热汤,他摆摆手接着看仪表盘,心想这可比当年在莫斯科做风洞实验带劲多了。 1970年4月24日,酒泉发射场的地皮都在震,孙家栋攥着观测镜的手直冒汗,直到《东方红》乐曲从太空传回来,他转身就往食堂跑。 炊事班长老王正守着大铁锅搅合土豆炖白菜,冷不丁被塞了包牡丹烟:“赶紧的,把那压箱底的猪肉罐头拿出来!” 后来每次卫星上天,基地食堂准飘红烧肉香,有回新来的小技术员好奇问典故,孙家栋夹着烟卷笑:“当年要是不馋那口肉,我这会儿指不定在哪个工地拌水泥呢。” 信源:《致敬一碗红烧肉,开启他的航天人生》中国科协2020年4月19日

评论列表

荣亚松
荣亚松 4
2025-05-25 14:54
我儿子也励志搞研究,为国家做贡献,希望他心愿达成!
大勇
大勇 2
2025-05-25 19:05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我就是劳务院的子弟。
大勇
大勇 1
2025-05-25 19:06
我就是老五院的子弟。
用户10xxx78
用户10xxx78 1
2025-05-25 14:57
我父母就是国防部五院的 为了国防事业贡献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