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中国压根就不会去救美国,而美国自己整出来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去承担吧,中国没有义务帮他们擦屁股。 说白了,美国国债的危机已经渐渐显露了,想让中国再次帮他们购买国债,已经不再现实。要知道,上次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出现问题,中国可不少出力,甚至购买了大量的国债,可结果呢,美国刚刚稳定经济,就开始扼制中国的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国政府财政濒临崩溃,中国出于全球经济稳定的考量,在2008-2013年期间增持了约1.2万亿美元美债,持仓量一度达到1.32万亿美元的峰值。这相当于给美国经济输了一大袋“救命血”,帮助其压低国债收益率、稳定金融市场。 然而,美国经济刚缓过气来,就把枪口对准了中国。从2017年开始,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科技企业展开系统性打压。华为2019年被列入实体清单,禁止使用美国技术生产芯片;中兴2017年因违反美国对伊朗制裁协议被重罚14亿美元,核心业务一度停摆。这种“卸磨杀驴”的操作,彻底寒了中国的心。 更过分的是,美国一边享受中国的资金支持,一边在科技领域对中国实施“卡脖子”。2025年5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全球禁用华为昇腾芯片,试图在人工智能领域遏制中国发展。与此同时,美国推动《芯片与科学法案》,要求获得补贴的企业10年内不得在华扩大先进制程产能,赤裸裸地搞技术垄断。这种“吃相难看”的做法,让中国彻底看清了美国的真实嘴脸:你帮他渡过危机,他却想断你的生路。 如今,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6.2万亿美元,2025年将有3万亿美元债务到期,利息支出预计达1.3万亿美元,占财政支出的18-20%。穆迪刚刚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全球央行加速“去美元化”,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跌破55%,创30年新低。中国连续8个月减持美债,持仓量降至7590亿美元,较峰值减少近40%,从第二大债主退居第三。这不是简单的投资调整,而是对美国信用破产的直接投票。 中国现在根本没必要再当这个“冤大头”。一方面,美国债务问题积重难返,两党在债务上限问题上反复博弈,把美债变成了“政治皮球”,违约风险飙升。另一方面,中国自身正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减持美债、增持黄金(2025年连续6个月增持至2436亿美元)和发展数字人民币,构建多元化的金融安全网。2025年一季度,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规模同比增长170%,在大宗商品交易中占比突破15%,逐步动摇美元的定价权。 美国现在急得跳脚,却拿中国没办法。特朗普政府一边威胁对华加征关税,一边又放出风声想访华,试图让中国增持美债“救火”。但中国早就不吃这一套了。财政部2024年11月在沙特成功发行20亿美元主权债券,认购金额达397.3亿美元,是发行额的19.9倍,创全球主权债券最低利差纪录。这说明国际市场对中国资产的信心远超美债。 从黄岩岛到美债,中国的战略逻辑一脉相承:不搞对抗,但也绝不吃亏。你美国想让我当“提款机”,先把当年的科技封锁账算清楚。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2008年那个任人拿捏的中国了。咱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靠打压遏制别人发展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真正的大国博弈,比的是谁能把自己的牌打得更稳、更漂亮。美国要是还想玩“债务绑架”那一套,趁早死了这条心——这一次,没人会再给你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