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农民角度,关注三农!大家好,这里是农业热点消息,我是三农老道!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2025年已经来到5月下旬,明天就是5月26日!今天老道要为大家关注一下油价调整的相关消息!就在4月17日开始一直到现在,国内油价已经迎来了两连跌!油价已经出现了连续性下跌的趋势!按照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成品油价格调整相关机制来看,预计在6月3日24时新一轮油价调整就要正式启动!按照现在的全球原油市场形势来看,油价很有可能会正式迎三连跌!国内92、95号汽油,零号柴油相关限价也将迎来下降!下面老道就给大家简单汇报一下,油价方面的总体走势!具体情况,咱们一起说一说!
[明天5月26日:油价一夜大降!大跌、暴跌!92号汽油价格每升大跌0.50元!调价后汽柴油最新报价!6月份油价还要大跌!]
老道说:5月下旬开始之后,油价之所以会迎来下跌,老道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这4个!无论是供需关系,还是全球贸易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应用,都奠定了油价会遭遇持续下跌的格局!下面老道就给大家简单汇报一下,油价下跌的几个主要因素!
原因1:两次调价累计跌幅超0.5元/升,车主喜迎“加油自由”
老道说:最近两个月,国内油价经历了两轮罕见的“跳水式”调整,直接让车主们感受到了久违的实惠。4月17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480元和465元,折合每升92号汽油降价0.38-0.40元。调价后,北京、江苏等地的92号汽油价格降至7.10元/升左右,新疆更是低至6.90元/升,创下近三年最低水平。
紧接着在5月19日,油价再次迎来“暴击”。根据最新调价窗口数据,92号汽油每升再降0.18元,两次累计跌幅达0.56-0.58元/升,远超用户提到的0.50元/升降幅。以50升油箱计算,加满一次能省下28-29元,月均行驶1500公里的车主每月可节省约40元油费。调价后,陕西、新疆等地的92号汽油价格已跌破7元/升,正式进入“6元时代”。
原因2:美国关税政策叠加美元升值,全球原油需求遭遇“双重打击”
老道说:美国近期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成为油价下跌的重要推手。4月3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部分国家加征高额关税,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作为原油需求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力被严重抑制,预计全球原油需求将减少20万-50万桶/日。
与此同时,美元指数在4月呈现强势上涨态势。从4月1日的103.949点一路攀升至5月19日的100.8191点,累计涨幅超过3%。由于国际原油以美元计价,美元升值直接推高了其他货币的购买成本,进一步打压了市场需求。数据显示,WTI原油价格在4月累计跌幅超8%,布伦特原油同步跌至60美元/桶以下。
原因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破40%,燃油市场遭遇“结构性衰退”
老道说: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正在重塑能源消费格局。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达402万辆,同比增长39%,其中中国品牌表现尤为突出,比亚迪以15.4%的市占率稳居全球纯电动车销量榜首。国内市场方面,1-4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344万辆,同比增长44.7%,渗透率提升至53.3%,预计全年销量将超1800万辆,同比增长42.5%。
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进一步加速了燃油车的替代进程。截至2025年5月,全国充电桩数量已突破500万台,较去年同期增长60%,覆盖95%以上的地级市。政策层面,多地推出“油换电”补贴政策,如比亚迪、特斯拉等车企对置换新能源车的用户提供最高2万元的补贴,直接挤压了燃油车市场空间。
原因4:欧佩克+加速增产,供应过剩格局或进一步恶化
老道说:欧佩克+近期的增产计划成为压垮油价的“最后一根稻草”。继5月超预期增产41.1万桶/日后,该组织宣布6月将继续实施同等规模的增产计划,涉及沙特、俄罗斯等8个主要产油国。按照此速度,欧佩克+将在短短3个月内回补近一半的减产幅度(220万桶/日),远超原计划的18个月逐步增产节奏。
尽管部分成员国承诺通过补偿减产抵消部分增量,但实际执行效果存疑。例如,伊拉克、哈萨克斯坦等超产国家在6月仍需每日减产10.3万桶和11.8万桶,但市场普遍认为其减产意愿不强。叠加美国页岩油产量再创新高(1350万桶/日),全球原油供应过剩量已达150万桶/日,库存水平持续攀升。
老道有话说:油价的大幅下跌既是市场供需调整的结果,也折射出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对于车主而言,当前是优化出行成本的黄金窗口期,建议关注调价日历,在降价后加满油箱,高频次用车群体可考虑混动车型,综合油耗低至3L/百公里,年省燃油费超5000元。企业则需把握成本红利,物流行业可加速新能源车辆替换,化工企业应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油价的大幅波动也带来了新的风险。欧佩克+的增产博弈、中东地缘局势的不确定性,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快速迭代,都可能引发市场的剧烈震荡。正如国际能源署(IEA)所言:“油价的剧烈波动,终将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加速器。”在享受短期红利的同时,我们更需关注能源结构变革的长期趋势,唯有构建多元供应体系与绿色低碳路径,才能真正抵御“过山车”式的价格冲击。
(转自:农业热点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