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崇宁年间,羌人反叛,名将种谔之子种朴奉命平乱,至河州中伏身亡,宋军眼看就要全军覆没,突然发生了一件千年难遇的怪事——羌骑冲在最前面的七名重甲骑士如铁锥般突刺而来,忽听得弓弦炸响,“嗖!”一支白翎箭自溃军阵中暴起,精准贯入其眉间。箭簇入骨声未绝,第二箭已撕裂空气,洞穿第二名骑士左目。羌人铁阵骤然滞涩,第三名骑士慌忙举盾,却见箭矢诡谲地绕开盾缘,自下颌直贯颅腔。血雾迸溅间,余下四骑勒马欲退,四支追魂箭却如流星赶月,穿透护颈甲缝隙钉入后颈。七具尸体重重栽落时,羌军如潮水突然停滞,望着宋军中一个恐怖的身影——王舜臣的弓弦犹在震颤,箭囊中千支白羽在暮色中泛着寒光。 此次羌人反叛,种朴奉命率军至河州,未及休整便遭上司胡宗回强令出战,仓促间中伏而亡,导致大溃败。残部逃至隘口,羌人约万余骑追击,退路受阻,士气濒临崩溃,全军覆灭在即。 生死关头,偏将王舜臣挺身而出。他说:“欲退敌,必先斩其锋!”见羌军有七骑冲在最前面,皆披重甲,唯面部无护,说:“吾令最先行者眉间插花!”引弓三发,全部贯穿敌人面部,瞬毙三人;剩余四骑惊惧回撤,又被射穿后背而亡。七箭毙七敌,羌人震骇,攻势暂缓。宋军借此喘息,重整阵型。然而更恐怖的故事在后面。 羌军休整后复攻,王舜臣一人独守隘口,自申时至酉时(约下午3时至7时),连续四小时张弓搭箭,射出了千余发箭矢,竟无一虚发。史载其“抽矢千余发,无虚者,指裂,血流至肘”,王舜臣的弓弦在暮色中震颤不息,每一次开弓都带起腥咸的疾风,箭镞破空时发出的尖啸竟压过了羌骑的嘶吼。后来,他的虎口崩裂,粗粝的牛筋弓弦生生勒入血肉,每扯一次都在皮肉上刮出刺耳的摩擦声。黏稠的血浆顺着小臂蜿蜒成河,凝结成暗红鳞甲,肘弯处垂落的血珠连成赤线,将脚下砂石染成诡异的赭色。羌骑死伤数百,攻势溃散。宋军终得脱险,王舜臣一战封神。 千箭四小时,平均14秒一箭,在高强度实战中堪称奇迹。学者估算,王舜臣当日的拉弓强度相当于每分钟举起180公斤重物22次。开弓至满月需60公斤力,而神臂弓的弦长比普通角弓短三寸,导致每次撒放时手指承受的压强高达3.6MPa。千箭后他小臂尺桡骨会出现应力性骨裂,指浅屈肌腱完全撕裂,说明他不仅箭术高超,其意志坚韧,远超常人。“箭神”二字当之无愧。 #箭神# #种家军# #王舜臣# #一千个细节还原宋朝# #弓箭手# #神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