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4年底,毛主席派潘汉年给宋庆龄送去5万美元,说是还债。宋庆龄感到奇怪:“毛

1954年底,毛主席派潘汉年给宋庆龄送去5万美元,说是还债。宋庆龄感到奇怪:“毛主席什么时候借我的钱了?”   1936年的陕北高原上,寒风裹着沙土拍打着刚刚安顿下来的红军队伍,这支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队伍,此刻正面临比枪林弹雨更严酷的考验。

战士们脚上的草鞋磨穿了底,单衣挡不住刺骨寒风,炊事班的大锅里常常只有野菜汤在翻滚。毛泽东站在窑洞前望着操练的战士,手指在旧军装口袋里反复摩挲着仅剩的几枚铜板。

这个冬天来得格外凶猛,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虽然暂时摆脱,但新建立的根据地百废待兴。战士们饿着肚子修工事,伤病员裹着破棉絮躺在土炕上,军需处长三天两头往指挥部跑。

军装厂缺棉花,被服厂没布料,兵工厂连造子弹的铜都凑不齐。毛泽东翻遍了根据地能找到的每一分钱,最后连给前线送盐巴的骡马饲料钱都挪用了。

转机出现在第二年,受宋庆龄委托护送美国记者斯诺的董健吾来到延安,这个戴着圆框眼镜的牧师给毛泽东捎来了外界消息。

毛泽东在窑洞里踱着步子,忽然停住脚步问董健吾:“你说宋先生现在能不能帮我们筹措些经费?”话刚出口又摆手自嘲,“我们这是要饭的向菩萨化缘呢。”

此时的上海法租界里,宋庆龄正在莫利哀路29号的寓所里整理文件,这栋西班牙式洋房的花园里种着孙中山生前最爱的白玉兰,二楼书房还摆着他们共同校对《建国方略》时用过的铜台灯。

当董健吾带着毛泽东的亲笔信叩响门环时,宋庆龄的手指在信纸上反复划过“五万美金”的字迹,窗外的白玉兰正被春风吹落花瓣。

筹措这笔巨款的过程远比想象艰难,宋庆龄翻出存折时才发现,这些年为支援革命早已散尽家财。她让秘书把保险柜里最后几件首饰拿去典当,又找出孙中山逝世时国民政府发放的抚恤金存单。

可这些凑起来还不到两万美金,急得她在书房里来回踱步,最后把目光投向墙上挂着的房产地契。

那个飘着细雨的清晨,上海房地产交易所来了位戴黑纱帽的女士,当莫利哀路29号的房契压在交易所柜台时,经纪人吃惊地抬头打量这位特殊的卖家。

宋庆龄摸着红木柜台上的铜钉,轻声说:“只要价钱合适,今天就签合同。”她没敢回头看墙上挂着的房屋照片,生怕多看一眼就会后悔。

五万美金辗转送到延安时,毛泽东正在油灯下写《实践论》,当董健吾把沉甸甸的皮箱放在炕桌上,毛泽东摸着箱角磨损的铜扣说:“这是孙先生家的房梁钱啊。”

这笔钱很快变成两万套棉军装、五百担粮食和二十箱盘尼西林,穿着新棉袄的战士们在宝塔山下操练时,炊事班的老班长特意留了碗小米粥端给毛泽东:“主席,这是用宋先生送的面粉熬的。”

18年后的北京城飘着初雪,中南海菊香书屋里,毛泽东从稿费存折上划出五万美金。他特意嘱咐工作人员兑换成崭新连号的美钞,装进当年董健吾用过的那个旧皮箱。

负责送款的潘汉年在上海见到宋庆龄时,这位年过六旬的女士正在整理孙中山手稿,听说来意后她连连摆手:“当年变卖家产是为救国家,哪有债主向自家讨债的道理?”

这事后来传到周恩来耳朵里,他正在批阅工资改革方案,看着宋庆龄每月二百多元的工资单,总理用红笔在“行政一级”上画了个圈。

信源:长江日报——这件珍贵文物首次展出印证一段往事,宋庆龄抵押房子筹款支持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