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权力机构中,除了总理衙门,还有两个很关键的岗位: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 北洋大臣设在天津,主要管理北方的天津、牛庄、芝罘等三个通商口岸,三个渤海边的口岸。这里的牛庄指的是辽宁营口。 南洋大臣较少被提到,驻节上海,负责对接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等5个最早开放的南方口岸。实际上,它一般由江苏巡抚或两江总督兼任,权力也非常大。 这两个大臣管辖外交之事,衙门却没设在北京,主要是因为朝廷对西方使节驻扎京城非常害怕,怕他们又招外国军队来劫掠。年轻的恭亲王脑子很灵活,提出来放在天津比较好,有事要办离得也不远,没事办的话洋人自己坐船就回国了,对双方都好。北方的放在天津,南方的就放在了离北京相对较近的上海。再往前些年,实际上广州对外交流的份量更重。 李鸿章在1870年开始担任北洋大臣,按理讲只是半个外交部长(另外半个是南洋大臣),并没那么大份量。但他陆续解决了1870年天津教案、1871年与日本建交、1875年马嘉理案、1884年对法国的安南(越南)问题谈判,以及朝鲜开放、甲午战争谈判赔款等外交大事,成了晚清炙手可热的人物。他衙门虽然在天津,却实际成了晚清真正意义的外交部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