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瓜]俄罗斯12州遇袭,俄两大军区主力投入战场,要夺取基辅“东大门” 当前俄乌冲突已进入一个微妙的战略相持阶段,双方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试图打破僵局。乌克兰近期对俄罗斯12个州的无人机袭击看似热闹,实则暴露出其战略困境——这种战术虽能制造舆论压力,却难以扭转战场态势。 而俄罗斯调集两大军区主力直指苏梅州的举动,则像一记精准的"点穴",正在悄悄改变战争的天平。 从军事地理来看,苏梅州堪称基辅的"东大门"。这里距离乌克兰首都仅200公里,且地形平坦适合机械化部队推进。 俄军选择这条进攻轴线极具深意:相比2022年从白俄罗斯方向的突击,这次从库尔斯克出发的进攻路线更短,后勤补给更可控。 投入的部队也经过精心配置——空降旅负责快速穿插,摩步师维持战线推进,海军陆战队担任攻坚尖刀,这种组合明显是为城市争夺战准备的。 乌克兰面临的困境在于兵力捉襟见肘。其主力部队既要防守1000多公里的东部战线,又要应对南部赫尔松方向的压力。俄军在苏梅方向的猛攻,本质上是在进行"战略测试":若乌军抽调精锐回防,其他防线必然出现漏洞;若不回防,则可能被俄军直捣黄龙。这种两难选择正是俄罗斯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都在进行"战争耐受度"的比拼。乌克兰的无人机战术虽然给俄罗斯造成一定困扰,但现代战争史上从未有过靠袭扰战赢得战略主动的先例。 反观俄罗斯,其采取的是典型的"结硬寨、打呆仗"策略:不追求华丽战果,而是通过持续施压消耗对手。这种打法虽然进展缓慢,但就像温水煮青蛙,等对手察觉危险时为时已晚。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这场冲突正在演变为一场关于"战争意志"的较量。西方援助的可持续性、乌克兰的兵员储备、俄罗斯的经济韧性,这些因素都比前线的战术得失更重要。 俄军选择在此时强攻苏梅,或许正是嗅到了乌克兰战略疲惫的迹象。毕竟在战争这个残酷的算术题里,最后的胜负往往不取决于谁打得漂亮,而是看谁还能多坚持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