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毛主席享年83岁,但是他的保健医生却说:“其实毛主席不具备长寿的条件,他长寿是因为本人比较注重保养。” 毛泽东的生活习惯,放在今天绝对是健康专家的反面教材,他常常通宵工作,凌晨才睡,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他的办公桌上永远堆满文件,思考问题时烟不离手,有时一天能抽几十支,保健医生徐涛刚上任时,看到这样的作息,心里直打鼓:“这样下去,身体怎么受得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毛泽东的工作压力极大,战争年代他指挥千军万马,建国后他又要处理国家建设的繁重事务。 长期的精神紧绷本该让他的健康迅速垮掉,然而奇怪的是,他的血压、心肺功能却比同龄人更好,徐涛后来发现,毛主席虽然生活习惯“糟糕”,但他有两样“法宝”在默默支撑着他的身体。 毛泽东的饮食极为简单,甚至有些“寒酸”,他每餐只有四菜一汤,两荤两素,主食是大米掺杂豆类或红薯、玉米。 他喜欢吃“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比如泥鳅、鸡头、小鱼虾,甚至猪蹄、鸡脖子这些边角料,别人觉得这些是“穷人吃的”,他却吃得津津有味。 他对红烧肉情有独钟,但吃得很有节制,厨师做红烧肉时,必须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煎出油后再烧,确保肥而不腻。 徐涛曾劝他少吃肥肉,他笑着答应,但偶尔还是会解解馋,他说:“补品能少吃就少吃,最好不吃。健康要靠自己身体的力量。” 毛泽东还特别爱吃辣椒、葱、姜、蒜,这些辛辣食物在中医里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 他很少碰名贵补品,认为“物以稀为贵”不过是心理作用,晚年时医生建议他补充维生素和葡萄糖,他起初不情愿,后来才勉强接受。 毛泽东年轻时就是个运动狂,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他曾在大雨夜独自爬上岳麓山,全身湿透也不在乎,别人问他为什么,他笑着说要体验“烈风雷雨弗迷”的豪情。 建国后他的运动方式更加多样,他自创了一套“毛式体操”,散步时活动头颈、扭腰、甩臂,动作像扭秧歌一样滑稽,保健医生偷偷观察,发现他做操时和平日严肃的形象判若两人。 游泳是他的最爱,63岁时他首次横渡长江,73岁时又游了一次,他喜欢挑战急流,游得远、游得久,年轻人跟不上他的节奏。 他说:“游泳时脑子不想事,一想就沉下去。”这种运动不仅锻炼身体,还能让他暂时抛开工作压力。 爬山也是他的日常,1954年在杭州他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爬附近的山,医生怕他累着,规定他中途必须休息。他却满不在乎:“井冈山那么大,还不是靠两只脚走过来的?” 毛泽东的压力远超常人,但他有一套独特的减压方式,他爱写诗,在诗词里抒发豪情,比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暗喻自己终会等到胜利的时刻。 50年代他常参加周末舞会,跳中四步舞,一两个小时不停,他说跳舞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接触群众,有时跳累了就听段相声,哈哈大笑。 他的保健医生总结,毛主席的长寿秘诀是“基本吃素,饭后百步,遇事不怒,劳逸适度”。 他很少发脾气,即使遇到重大决策,也能保持冷静。这种心态让他的血压始终稳定,避免了心脑血管疾病。 徐涛曾感慨,按照医学常识,毛泽东的生活习惯根本不利于长寿。但事实证明,他的饮食、运动和心态,无形中抵消了熬夜和抽烟的伤害。 他的饮食结构符合现代营养学低脂、高纤维、荤素搭配,他的运动习惯增强了心肺功能,他的乐观心态减少了精神损耗,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让他成为那个时代的“养生奇迹”。 83岁离世时毛泽东的身体并未出现严重器质性疾病,只是自然衰老,他的长寿并非偶然,而是靠一套独特的自我调节方式,在高压生活中找到了平衡。 正如他自己所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而他的健康智慧,至今仍值得借鉴。 信息来源:老人网《毛泽东的养生秘诀:只吃对的不吃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