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泪目!5月23日河南,一对开收割机的夫妻,干完收割麦子在路边休息,发现一位大爷在

泪目!5月23日河南,一对开收割机的夫妻,干完收割麦子在路边休息,发现一位大爷在装手割的麦子,不料!这对夫妻看大爷年纪比较大,考虑到大爷不容易,提出要免费给大爷打一下麦子。   每年五月份的时候,河南的麦田里弥漫着收获的味道。   金黄的麦浪在风中起伏,像是一片等待着被拥抱的海洋。   这是麦收的季节,也是农人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光。   在一片刚刚收割完的田地旁,停着一台略显老旧的收割机。   机器旁边,一对中年夫妻正坐在地头,喝着水,歇着脚。   他们的脸上挂着汗珠,衣衫也被灰土和麦芒染上了颜色。   但他们的眼神里有着一种踏实的光,那是只有长年在田地里劳作的人才有的神色。   这对夫妻来自本地的一个村子,丈夫姓李,妻子姓张,十几年来一直靠开联合收割机维持生活。   每年麦收,他们都会到周边的村庄帮人收麦,一天十几个小时连轴转,累是累,但一家老小的生活全靠这个支撑。   这天,他们刚刚干完一户人家的活,找了块阴凉地坐下歇息。   正准备吃点随身带的干粮,却看到不远处的地头,有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正弯着腰吃力地把一捆一捆的麦子装进编织袋。   “你快看,那边那大爷咋还在手割麦子呢?”张大姐皱了皱眉,指着不远处。   “哎,怕是家里没劳力吧,这年头还手割的太少见了。”李师傅眯着眼看了看,然后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尘土:“咱过去看看。”   他们走了过去,轻声跟大爷打了招呼,那大爷六十多岁,背有些驼,脸被太阳晒得黝黑,一双手布满老茧。   他正蹲在地上,一下一下地把捆好的麦子往袋子里塞,动作缓慢却不肯停歇。   “您家里就您一个人割啊?”李师傅试探着问。   “唉,儿子在外打工,媳妇生病刚出院,地里这点麦子我不割也没人割。”   郭大爷喘着气回答,但是手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张大姐看着他那佝偻的背影,心里不是滋味。   她轻声对丈夫说:“咱帮帮他吧,这点麦子收起来也用不了半个小时。”   李师傅点了点头,立马回去发动收割机。郭大爷赶紧摆手:“哎哟,不用,不用,真不用,这得多少钱啊,我这地也不多。”   “我们不收钱,白给您打!”张大姐笑着摆摆手,“咱都是乡里乡亲的,您年纪这么大了,我们干一会儿活不算啥。”   郭大爷一愣,眼圈一下就红了,他想再推辞,却怎么也说不出话来,那一刻,他的倔强和无助仿佛都被这对夫妻的善意化开了。   李师傅熟练地操控着收割机,张大姐则帮着把麦捆理顺、铺开。   机器隆隆作响,卷着麦浪前行,不一会儿,原本还在地上躺着的一捆捆麦子就变成了整齐的麦粒和秸秆,被收进车斗,打得干干净净。   不到二十分钟,郭大爷的地就打完了。   他站在地头,看着那一袋袋沉甸甸的麦子,像是看着金子一般,眼睛湿润了。   “真是谢谢你们俩,太感谢了。”他哽咽地说,“这要是我自己打,得干好几天,累也得累病喽。”   张大姐递给他一瓶水:“大爷,咱们不图啥,您以后要是有事就喊我们一声。人哪,都有难的时候。”   李师傅笑着说:“咱农民不就这样嘛,谁都有老的时候,我们也有干不动的一天,希望到那时也有人能搭把手。”   这一幕被正在地头休息的其他村民看到,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一位阿姨感慨地说:“现在还有这样好心人,真是稀罕!”   有人用手机拍下了这温情的一幕,发到网上,没想到迅速引发了大量关注。   网友们纷纷留言:“太暖了!”“这就是中国农民最真实的善良。”   “有你们在,麦田也温柔了许多。”   其实,这对夫妻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只是用最质朴的行动,诠释了“举手之劳,温暖人心”。   信息来源:新华社 文中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