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放言不让巴基斯坦得到一滴水
在刚刚过去的5月22日,印度总理莫迪在一次讲话中放出了一句重话:巴基斯坦不再能从印度“有权”的河流中拿水,还说他们“得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这话一出,南亚这锅原本就不怎么平静的水,又被搅得更浑了。
说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恩怨,谁都知道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从1947年印巴分治开始,两国的关系就一直紧绷,中间还打过几次仗。最早的那场冲突,还直接跟克什米尔的水资源有关。后来虽然签了一份叫《印巴水协议》的文件,规定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该怎么分用印度河流域的水,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份协议已经不像当年那么“管用”了。
这个协议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印度可以用三条东边的河流,巴基斯坦则用西边的三条。听起来很公平对吧?
可现实中,印度不断在这些河流上修水坝、建水电站,巴基斯坦那边就一直觉得不安,担心印度一旦哪天关闸,自己就得干瞪眼。尤其是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工程,巴方总说这影响了他们的下游水源。
现在莫迪放话说“不给水了”,很多人就开始猜,这是不是真的要动用水资源当作一种“武器”?毕竟在过去几年里,印度已经多次暗示过,要重新审视这份老掉牙的水协议。
2016年印控克什米尔发生恐袭后,印度政府就曾扬言要“最大化”利用自己那边的河流资源。换句话说,就是该我们用的水,咱们一滴都不浪费,不管下游有没有人等着喝。
这话怎么理解呢?其实很简单。你想啊,水资源对国家来说,就像粮食、石油一样重要。尤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这种靠农业吃饭、人口又多的国家,一旦水出了问题,那可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莫迪这番话,其实不只是气话,更像是给巴基斯坦施加政治和战略压力的一种手段。
而且别忘了,现在正值印度大选年。莫迪和他的政党在外交和安全问题上一直走的是强硬路线。对外强硬,对内才显得有担当。这时候拿巴基斯坦开刀,说不定也是种政治操作,既可以转移一些国内焦点,也能再刷一波民族主义情绪的存在感。
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当年促成的《印巴水协议》,一直被称为是冲突地区少有的“和平样板”。现在如果印度真要动这个根基,不管是加快水坝建设,还是限制下游流量,那势必会引起巴基斯坦的强烈反应。到时候别说什么外交抗议了,边境摩擦都有可能重新点燃。
至于两方会不会为了水资源的问题打起来,这个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水问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水的问题,它成了印巴之间“斗法”的又一个战场。
而且,不只是这两个国家,像中国、阿富汗这些上游国家,也都在盯着这场水权游戏的发展。万一这股风吹大了,整个南亚可能都得跟着喝西北风。
水是生命之源,可到了二十一世纪,它仍成为博弈的筹码。印度有上游优势,掌握“水龙头”,自然底气更足;而巴基斯坦仰仗下游用水,只能靠协议和国际舆论保护自己。在这种不对等的结构里,只要一方起了“水战”的心思,另一方就得马上提防。
至于接下来会怎样,现在还不好下定论。印度是不是真的会限制水流?巴基斯坦会不会寻求国际社会出面干预?世界银行和联合国会不会再次介入调停?这些问题暂时都悬而未决。
但可以肯定的是,莫迪这番话,已经让水资源这个原本属于“技术领域”的话题,变成了赤裸裸的地缘政治议题。
水这件事,不再只是流不流的问题,而是谁说了算的问题。而这场关于“谁能拿多少水”的争夺,很可能才刚刚开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