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山战斗英雄生命的最后时刻,彼时41岁的余泽忠躺在简陋的病床上。作为当初冲战一线的士兵,如今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他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能穿上军装拍一张照片。 那是2004年初,长寿区大坝乡卫生院的一间简陋病房内。记者刚一踏入,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病床上,一个被病痛折磨得满头大汗的中年男人,正蜷缩着身体,脸上写满了疼痛。这位就是老山战役的英雄——余泽忠。 "给你拍一张照片吧。"记者提议道。 听到这话,病床上的余泽忠忍着剧痛,艰难地坐了起来。他让妻子帮自己从墙角的小木箱里取出那件珍藏已久的军装。这件军装,已有些泛黄,但上面的勋章依然闪亮。他颤抖着手指,一粒一粒地扣好纽扣,胸前的军功章被擦得锃亮。 在妻子的搀扶下,余泽忠挺直了被病痛弯曲的脊背。他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虽然淡而无光,却透出难以掩饰的刚毅。他抬起瘦削的右臂,向记者的镜头致以庄严的军礼。病房里的每一个人都为这一幕所震撼,有人悄悄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这是余泽忠的最后一次敬礼,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张照片。 当时,余泽忠患肝硬化已近两年。2002年5月,他曾因肝脏疼痛难忍被妻子硬拉到医院检查。这一检查,如同晴天霹雳,彻底击垮了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为了给丈夫治病,妻子偷偷向亲友借了5万元,却仍是杯水车薪。一个月后,药钱耗尽,余泽忠不得不放弃治疗回家。 "不准把我得病的消息告诉任何人。"他对家人说道。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往日的战友们得知消息后,纷纷伸出援手。有战友捐出了单位给他买断工龄的全部7000元。老家的乡亲们也自发前来看望。一位患病的老大娘拿着100个鸡蛋,一位老大爷冒着41度高温,走了两小时山路,将卖红薯得来的几元钱送到卫生院。 "这是您的血汗钱,我不能要。"余泽忠推辞道。 "这点钱是我的一点心意,你收下,我才能安心。"老大爷坚持道。 接过被汗水浸透的钱,这位在战场上从未因伤痛流泪的硬汉,眼眶湿润了。他从未想过,自己的病情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心。每当有人来看望,他总会咬紧牙关,露出轻松的笑容:"我没啥事,你们不用担心。一个人能来到人间走一次,已经很幸运了。" 那是在1981年,18岁的余泽忠终于如愿以偿,应征入伍,成为兰州军区"红军师"的一名新兵。在部队里,他刻苦训练,成绩突出,热心帮助战友,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热心肠"。然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1986年7月20日,对余泽忠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这天,他刚与妻子结婚不到一个月,就收到了紧急电报,被选派赴老山前线参战。当时的老山战役已持续了两年,中越交战异常激烈。余泽忠所在的二排被派到最危险的17号高地,这里因战士牺牲太多而被称为"死亡阵地"。 "誓死保卫祖国南疆,狠狠打击侵略者!"这是余泽忠每次出征前的誓言。在一次战斗中,越军分三路反扑高地,炮火摧毁了大部分工事,两名战士重伤。余泽忠冒着敌军的密集火力,匍匐前进300多米,将一名伤员救出。当他夺过担架准备救另一名战友时,敌军的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他的手臂被炸得血肉模糊,昏倒在地。伤愈后,他又重返战场,再次负伤。 最令人动容的是牛先明的故事。一次战斗中,牛先明被手榴弹炸昏,腹部被炸开,血肉模糊。余泽忠背着他跑了30多公里山路送医,自己几乎瘫倒。后来在英雄报告会上,牛先明说:"我的班长余泽忠才是个大英雄,没有班长,就没有我的今天。" 一年零八个月的老山前线生涯,余泽忠参加了100多次战斗,荣立两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但战场留下的伤痕也伴随他一生——左手比右手短的后遗症影响了他后半生的生活。 退伍后回到家乡,余泽忠过着清贫的生活,却依然保持着一颗侠义之心。1988年1月,他在车上发现小偷伸手进老人口袋,立即制止。面对小偷伙伴亮出的刀:"少管闲事!",余泽忠和战友毫不退缩,用部队学到的擒拿术很快制服了他们。得知老人的钱是为给老伴买药的积蓄,余泽忠还将自己仅有的100元塞给了老人。 更令人敬佩的是,余泽忠曾6次跳入江中救人。有一次早春,江水冰冷,他听到呼救声,二话不说跳入水中,救起一对落水父女。精疲力尽的他被江水冲到几公里外,险些丧命。被救女孩感激地认他为干爸爸,他不仅欣然接受,还常用微薄收入接济父女俩,教女孩防身术。 2001年2月,为多挣些钱养家,他远赴昆明打工,做过水泥工、瓦工、洗碗工、小商贩,无论多累的活都愿干。可命运弄人,一年后他被确诊肝硬化。 生命的最后时刻,余泽忠心里装的仍是他人。他有三个心愿:女儿能继续上学;有人照顾妻子和孩子;不要断了与救过的小女孩的联系。2004年6月22日,这位41岁的英雄离开人世,捐出了自己的眼角膜和有用器官。
猜你喜欢
初二的女儿留下的纸条,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思考]
2025-05-23
人间搞笑研究
孙子在家里跳绳,奶奶阻止道:“不能在家里跳绳,这样会影响楼下邻居。”孙子撒娇的说
2025-05-23
大妮家的王常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