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京东的001号员工,张奇从600元工资一路涨到如今的七位数工资,现在更是身价千万,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2014年5月,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人声鼎沸。随着上市钟声的敲响,中国电商巨头京东正式登陆美股市场。台下的观众席中,一位中年男子默默注视着台上意气风发的刘强东,眼角不经意间滑落一滴泪水。他就是张奇,京东的001号员工。 从月薪600元的柜台销售员到如今身价千万的企业高管,张奇的京东之旅始于1998年的一次偶然。那年夏天,16岁的张奇因无心学习早早辍学。他的叔叔老张是刘强东在中关村开设的京东小店的常客,两人经常在店里谈天说地,成为忘年交。 "我想出去拉生意,但店里必须有人看管。在北京无亲无故,哪找得到信得过的人?"一次闲聊中,刘强东向老张吐露了心中的烦恼。 "我侄子张奇正在找工作,虽然年纪不大,但很稳重,绝对可靠。"老张当即推荐。 就这样,张奇成为京东的第一位员工,开始了他的职场生涯。刘强东亲自教他辨认客户、销售产品,甚至带他出去应酬。张奇学习能力强,很快成长为销售高手。 2001年,正当张奇工作顺风顺水之际,家中亲人突患重病,急需一笔不菲的医疗费。整日为钱发愁的他,工作效率大不如前。刘强东察觉到异常,向老张了解情况后,一天下班特意留下张奇。 "这是什么?"张奇疑惑地接过刘强东递来的厚信封。 "公司是你的家,我也是你的兄弟。弟弟有难事,我这个做哥哥的不帮谁帮,这些钱你拿着,就当是你辛苦工作的奖金了。"刘强东解释道。 信封里整整5万元现金,在2001年堪称巨款,相当于今天的20万。这笔钱不仅救了张奇亲人的命,也让他对刘强东和京东的忠诚更上一层楼。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商场冷清,京东实体店铺生意惨淡。一天,张奇在论坛闲逛时,被一则产品介绍帖子吸引。他敏锐地意识到网络销售的潜力,立即向刘强东提出了转型电商的想法。 "论坛上可以发帖子介绍我们的产品,客户足不出户就能购买,正好适合非典期间人们不愿出门的情况。"张奇兴奋地说。 刘强东欣然采纳了这个建议。很快,张奇带领团队活跃在各大论坛,联系老客户,推广线上购物模式。这次线上"小打小闹"让刘强东看到了互联网的商机,坚定了转型电商的决心。 2004年京东多媒体网正式开通后,许多员工因不看好电商前景而选择离职。面对同事的离去和外界的质疑,张奇毫不动摇:"强哥在,001号就在!"这份忠诚和远见,为他日后的千万身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7年初春,京东总部会议室内争论激烈。刘强东刚提出要自建物流体系的想法,公司管理层几乎一致反对。在电商激烈竞争的关键时期,投入巨资建设物流系统被认为是不明智之举。 "第三方物流已经能满足我们的基本需求,自建物流不仅耗时耗力,还会严重分散我们抢占电商市场的精力。"一位高管直言不讳。 会议室内弥漫着怀疑的气氛。正当众人摇头之际,张奇站了起来:"我支持强哥的决定。从京东创立那天起,我们就始终坚持给顾客最好的体验。当年宁可赔钱也不卖假货,现在物流体验同样重要。自建物流虽然前期投入大,但能解决电商最大的痛点,这是为京东长远发展铺路。" 张奇的发言得到刘强东的赞赏,也打动了其他管理层。最终,自建物流计划获得通过。京东随后建成总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北上广物流体系,这一决策成为京东区别于其他电商的核心竞争力。 电商转型后,张奇从未停止学习。当刘强东请来网站运营专家培训员工时,张奇如饥似渴地钻研计算机知识和网站维护技能。凭借出色的学习能力,他很快掌握了网站运营的全套流程。在他带领的团队努力下,京东多媒体网的日订单处理量从2005年的500个飙升至2007年的3000个,涨幅达6倍。 危机总是不期而至。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电商行业遭受重创。刚完成物流体系建设的京东资金紧张,急需融资。 "如果拿不到新一轮投资,公司可能撑不过这个冬天。"刘强东忧心忡忡。 面对流言四起,张奇坚定地对公司员工说:"我们挺过了非典,这次金融危机同样不在话下,大家相信强哥!" 接下来的日子,张奇跟随刘强东马不停蹄地拜访各大投资机构。一次次碰壁后,他们依然没有放弃。最终,熊牛资本的梁伯韬等投资人被京东的发展前景打动,联合注资2100万美元,帮助京东度过了生死关。 凭借出色的表现,张奇的职业生涯也节节攀升。2019年,他被任命为京东旅游的执行董事和总经理。在他的管理下,京东旅游迅速成为国内热门旅游平台。随后,他又陆续接管了京东云计算和京东尚佑传媒公司。这三家公司注册资本总计超过5000万人民币,都是京东集团重点发展的核心产业。 如今的张奇,年薪已达七位数,保守估计身价至少千万。从一个月薪600元的销售员到千万富翁,他用二十多年诠释了职场成功的密码:坚定的忠诚与信任、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持续的学习能力,以及关键时刻敢于承担责任的领导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