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1年,国民党女特务王化琴,被解放军战士押上刑场准备枪毙。就在这时,一个男人

1951年,国民党女特务王化琴,被解放军战士押上刑场准备枪毙。就在这时,一个男人大喊道:枪下留人,首长说这个女特务是好人! 只见一个男人手持信件,气喘吁吁地奋力挤过人群,声音因为焦急而变得沙哑。 一时间,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不速之客身上,刑场上一片哗然,战士们面面相觑,手中的枪不自觉地微微颤抖,整个刑场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王化琴出生于四川昭化县一个极为显赫的家庭。父亲王连山富甲一方,产业众多,还曾担任大军阀刘湘的军需官。 王家重视子女教育,王化琴聪慧过人,7岁便被送到南充上学,在那里结识了康乃尔。 此后,她凭借自身努力成绩优异,又被送往上海求学。在上海,她接触到了先进的新思想,立志要为改变国家命运贡献力量。 “七七事变”爆发后,王化琴中断日本留学回到祖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她与康乃尔重逢,在康乃尔的影响下,对共产党充满向往。 后来,她奔赴延安,进入抗大学习,完成了从进步青年到革命战士的蜕变,还积极参与开荒生产。 但命运的转折突如其来,国共合作抗日期间,她受命前往战区开展宣传鼓动工作,结果台儿庄战役后与部队走散了。 王化琴回到西安走投无路,误打误撞加入了国民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从此进入军统,成为了一名女特务。 进入军统后,王化琴起初负责日语密码破译工作,后担任成都邮电检查所所长。在此期间,她多次暗中保护共产党人。 当时,国民党策划了 “抢米事件”,借此大肆抓捕共产党人。王化琴在执行任务时,意外发现康乃尔的名字出现在被抓捕的我党地下工作人员名单中。 原来,康乃尔此时已成为中共中央成都市委委员,因多次率领学生扰乱国民党抓捕行动,被国民党列为重点抓捕对象。 得知康乃尔将在重庆一家茶馆与同志秘密会面,国民党准备实施抓捕。王化琴心急如焚,她深知康乃尔此去凶多吉少,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救他。 可军统局规定不得随意外出,王化琴急中生智,狠心咬破自己的舌头,佯装突发急病,成功获得外出就医的机会。 即便如此,军统局仍派了两名女特工随行监视。王化琴凭借着过人的机智,巧妙摆脱监视,一路飞奔至茶馆。 在茶馆里,她看到康乃尔正混在人群中打牌,周围还有国民党特务暗中监视。她不动声色地靠近康乃尔,一把将他挤开,佯装要打牌,同时低声示警。康乃尔瞬间领会,迅速起身,借故离开茶馆,成功逃脱。 营救行动后,王化琴遭到军统内部怀疑,被逮捕审讯。面对 “老虎凳”等酷刑,她坚称只是“偶遇康某”,守口如瓶。 同时,王化琴的父亲王连山动用家族势力,重金疏通关系。最终,因查无实据,王化琴在被关押 76 天后获释。但经此一事,军统不再信任她,将她调离核心岗位,严密监视起来。 抗战胜利后,对国民党失望的王化琴主动脱离国民政府系统,到泸州中学担任教师,过上了平静生活。 然而,1951年的镇反运动打破了这份平静。她因曾在军统工作的经历被人举报后遭到逮捕,在公开审理过程中,她对自己是军统特务的事实供认不讳,法庭根据当时政策判处她死刑。 面对判决,她坦然接受,静静等待死亡的降临。 直到行刑那天,当时已是青年团西南工委副书记的康乃尔,得知王化琴即将被处决的消息后心急如焚,四处奔走搜集她曾帮助共产党的证据。 终于,在行刑前,康乃尔派人及时送来一封信,信中详细说明了王化琴当年冒险营救共产党人的经过,请求“枪下留人”。 昭化县县长胡谦接到信件后紧急核实情况,最终决定暂停行刑。随后,经过重新审理,王化琴的死刑被改判为三年有期徒刑。 刑满释放后,王化琴继续在泸州六中任教。但1964年,因军统经历,她再次遭受批判。 直到1982年,随着相关决议出台,各地开始系统复查历史旧案,她的冤屈得以洗清,在抗战期间的特殊贡献得到正式确认,恢复了公职。 历经人生风雨的王化琴,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生活,那段被误解、被质疑的灰暗岁月,也终于成为了过去式。 (参考资料:人民网——冒死营救秘密共产党人的军统女特工)